分享

空厢寺漫笔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9年07月22日   总322期


空厢寺漫笔

孙梦秋 ● 随笔


空厢寺坐落在熊耳山下。熊耳山是伏牛山的支系。这片土地,名曰陕州。陕者,狭也。在庞大的帝国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之间,陕州是必经的战略要地。煌煌唐诗里,有关陕州的诗句斑斓生辉。其中有一首写道“垂老频逢岁薄收,秋租多欠卖耕牛。县官不暇怜饥馁,唤拽官车上陕州。”在我的记忆里这首诗作者是姚崇。姚崇是唐代名相,陕州人。然而某度上说这首诗不是姚宰相所作,是明代的一个叫李祯的布政司写的。描述了与陕州毗邻的新安县农民,在大旱成灾的秋天里,被迫卖掉耕牛缴纳皇粮国税的凄惨情景。总之,它充分说明了陕州在历史上就是封建帝国的一个中枢所在。空厢寺坐落在这片土地上,恰似骊出龙颔。

空厢寺现在一般称之为空相寺,历史上还曾经叫过定林寺。它在禅林的尊崇地位与白马寺相仿,据说建造的时间也跟白马寺差不多同期。尤其紧要的是,它是禅宗祖师菩提达摩的葬身之地。

菩提达摩是中土禅宗的创始人,亦即禅林所谓之初祖。达摩是天竺人。达摩未莅中土之前,玄奘法师历尽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来的真经,在东方大地上寂寂无名,信者寥寥。原因很简单:玄奘法师取回来并译出来的真经,实在是太难懂了!法相宗唯识论,有几个人听得懂?记得住?所以,佛教要在中土扎根开花,必须通俗易懂,解决“佛教中国化”的问题。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菩提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创造了中土禅宗这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佛教流派。

说到禅宗,在佛教的历史上曾有佛祖拈花微笑,摩诃迦叶和阿难心领神会,创造了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禅宗的传说。菩提达摩是西土禅宗的第28代传人。他在嵩山面壁九年创立的禅宗,是将西土禅宗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道文化相结合的适应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中国禅宗。他的初祖地位,仅指中土禅宗而言。

达摩只履西归图


传说五彩缤纷的,好听,却未必可信。达摩死后,葬在了空厢寺。那时候空厢寺还不叫空厢寺,叫定林寺。此后数年,有一个北魏的使臣出使天竺归来,在帕米尔高原(葱岭)某地遇见达摩拄着拐杖,杖头上挂着一只鞋子,向西而行。使臣双手合十,殷勤恭问:大师何往?达摩答:回归西土。使臣离家出使的时候达摩还活着,因此他并不知道,此时遇到的达摩已经是埋在陕州定林寺数年的达摩。使臣回来,将此番遭遇汇报朝廷,满朝骇然。皇帝命令大臣去定林寺开棺查看。众目睽睽之下,打开棺材,空空如也,哪里有菩提达摩的影子?仅有一只鞋子而已。这就是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传说“只履西归”。

于是,定林寺改名空厢寺。厢者,棺材也。后世演绎成空相寺,也妙,诸相皆空嘛!

空厢寺的历史遗存主要有达摩灵塔一座,以及南朝梁武帝所撰写的《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南梁的武帝萧衍是一个有故事的皇帝,此公一生四入佛门,每次都是大臣们用巨额的公款将其从佛门赎出来,送回到皇帝的宝座上——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是一个佛教在中国香火旺盛的时代。除了南朝林立的寺庙,悠扬的钟声和翻飞的经幡之外,北朝广袤的土地上,依山而凿的佛教造像运动,也轰轰烈烈地达到了第一个高潮。连年的战乱和兵燹,给佛教在中国的流布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追求来世的幸福,成为身处困厄之中人们的普遍心态。菩提达摩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广州入境,到达南梁的。据传他和那个四入佛门的梁武帝萧衍,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梁武帝问:圣僧,朕即位以来,建寺庙,抄经书,度僧人无数。请问有何功德?

达摩说:没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问:为什么?

达摩说:都是影子。

梁武帝说:那你说,如何是真功德?

达摩说:这个世上求不来!

梁武帝又问:那么,神圣真理的第一条是什么?

达摩说:空寂孤独,没有神圣。

梁武帝勃然生色,质问道:什么都没有吗?那跟朕说话的又是谁?

菩提达摩淡然定然,说:我不认识!

……

达摩和梁武帝终究是话不投机。于是留下了一苇渡江的传说,自南而北,到嵩山面壁,圆寂后葬身空厢寺。梁武帝的颂文是怎样自南朝北流而到空厢寺,并刻碑勒石流传至今呢?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迷障。无论真假,那块石碑除了文物价值之外,在我看来实在没有其他的意义了!尤其是在禅宗方面的意义,几近于无。刻在石头上的满篇颂辞、空话、套话,实在就是时下“歌德文学”的历史版本。

难道,当年立碑的人就不知道达摩和梁武帝之间的那段公案么?又或,梁武帝难道不知道达摩祖师为何离他而去的么?还是这个佛界的掮客或赞助商,想在菩提达摩圆寂之后也借机蹭个网红?

最大的可能,是当年在空厢寺立碑的僧人们,欲借重梁武帝的名头和菩提达摩葬身于此的契机,抬高空厢寺在僧俗各界的地位而已。这和我们时下的情形多麽相似啊!寺院的名声不是靠谨守丛林规矩、勤谨修行而来,而是靠炒作鼓噪热点、商业投机哄抬。信众的修行变成了向寺院捐款,因果福报变成了各色买卖。似乎花钱越多,求来的福报就越大一样。所有的寺院都以经济效益为考量指标,不仅门票钱一涨再涨,而且还变着花样掏空香客们的阮囊。在他们眼里,香火的旺盛就意味着金钱滚滚。金钱滚滚就说明寺院的名高位重。当年,如能有萧衍这样的皇帝加持,那岂不是天大的好事?……至于佛法和修行,对不起,那就和寺庙上空飘扬的幌子一样,仅仅是一个招牌而已。

禅,是有机锋和境界的。将这样一块屁话连天的石碑立在祖师达摩的坟头,于禅宗,于达摩,都是多余。难怪达摩死不瞑目,圆寂数年也要从棺材里愤而起身,鞋子都顾不上穿就疾避西归——他大概是受不了皇帝老儿的碑颂。

1980年代的时候,空厢寺还是凋敝的,一座达摩灵塔矗立在麦田之中。不过也好,这其实正好印证了禅的精神。现在的空相寺,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煌煌的庙堂。相,有了。空呢?不知道。

忽然就想起了百丈怀海。这位在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宗教改革者,给禅林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要求僧人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不托钵乞讨,也不经商开公司,更不能坑蒙拐骗……摆脱靠十方供养的陋习,让和尚们在劳作之中修行,在耕种灌园之际体会禅的真谛,进而达到圆满和觉悟。“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才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劳动和苦行,成就了古代高僧们的大德大悟大圆满。今天呢?神州之上,还有这样老老实实种菜种田,靠自食其力的劳作来践行和修悟禅宗真谛的么?空厢寺无语,只有山风掠过屋角,鼓荡出幽幽呜呜的箫鸣。

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有很多人萌生过出家的念头。男的要当和尚,女的要当尼姑。这些朋友常常问我去哪里出家最好?或者干脆说“你帮我联系一个师傅,我想出家。”每逢这时,我都会问他们:你对出家了解多少?你知道你出家以后将要面对的生活是什么?他们往往无言以对,或者是说一些根据影视或手机上看到的东西。似乎出家到少林寺,可以学武术,嘿嘿哈哈,好不快意!出家到名山古刹,可以伴山川美景,过悠闲的日子;最不济到一个鸡毛野庙,混几年弄个住持也能发点小财,开个豪车什么的……逸闻上这种报道不少啊!呵呵,想想都激动!

我曾经很认真地跟那些执念很深的朋友聊过,他(她)们想出家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逃避或者妄想。逃避生活,逃避责任,逃避压力、烦恼、情感、婚姻……还有一些是妄想,因为不愿承受面临的现实,而妄想躲进想象中的寺院里享受清净——其实哪有清净啊!(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想出家,目的是把出家当做经营手段。)

生命的基本要求就是面对生命,逃避是逃避不掉的。不管你积极面对,还是消极逃避,只要不死,就得面对。出家人也是人,佛门生活也是人间生活。一道门槛,一堵山墙,甚至一湾碧水、半山清风,隔不断红尘和佛门。红尘中有的,空门中也有,因为都是人心!

五千年的轮回,五千年的慈悲,我们才能托生为人。是人,就有痛苦,痛苦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黑夜也是白天的一部分一样。坦然接受生活的赐予,无论贫富、无论甜苦,无论喜乐,无论成败……从修心开始,积极践行。慢慢地,当你对千疮百孔一地鸡毛的生活不再烦躁和厌恶时,你就能从生活褴褛的容颜中看到一个禅意清凉的世界,就像佛祖从褴褛的女乞丐身上看到了佛一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中有慧根,何须入山门?走出空相寺山门,驻足回望,巍巍的熊耳山下,马路如练,空灵飘摇;空相实相,端然独处;沉默出一片禅意的大境界。


编部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