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场
朱方泉
最近,我从我的一本旧书中,偶然翻到了自己四十多年前从《新华日报》上抄录的一首小诗,这首诗的题目是:《社场上》,诗是这样写的:
社场上
笑声扬
笑声中
算盘嘀哒响
上百双眼睛叮着小会计
快算
报报啥产量
算盘珠儿飞
满了一档又一档
小辫子一甩笑开腔
好消息
亩产一吨粮
读完这首小诗,我的心里许久不能平静,思绪一下子回到四十年前的社场上。
社场,是大集体时生产队集会的场所,是社员们脱麦脱稻、翻晒粮食、喜庆丰收的地方。早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队长就敲响了场边上的钟。听到钟声,社员们迅速起床。然后,迅速赶到社场上。社员们到齐后,队长首先带领大家做“四首先”,然后安排一天的生产活动。大都是这样安排的,场上留一些有经验的老农,由会计负责场面工作。其余人则全部跟着队长“下湖”干活。麦收和秋收季节,则要多留一些人在场上。到了傍晚或开始起雨时,社员们全部集中到场上来“抢场”。“抢场”那声势,可真是壮观啦!男劳力拿着铁钗飞快地抖草、钗草、堆草堆,妇女们则拿着探木和木掀快速地堆粮食,或拿着扫把扫场清粮。一个个争先恐后,不甘落后;一个个汗流浃背,不叫一声苦。粮上堆、草上垛之后,社员们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有的在说笑戏玩,有的在下“六路周”、“五路挑夹”等地棋,有的在欣赏老农们扬场,许久才散去。
社场,是生产队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公社和大队的文艺宣传队,为了配合现场会,有时会来表演一些样板戏、小演唱等文艺节目。这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社员们,无疑带来一场轰动。若是能放上一场电影,那社员们则更是欢呼雀跃。晚上,十里八乡的人们闻讯前来观看电影,把不大社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一片人。
社场,也是孩子们追逐玩耍、放飞梦想的地方。小时候,我是这儿的“常客”。因为我家是社场边上的第一家,伙伴们如果来社场上玩,一般都会约上我。春天,我们在社场上“砍堆”、“逮羊”、放风筝;夏天,我们在社场上乘凉、捕蜕、听老人讲故事;秋天,我们在社场上打牌、下棋、捉迷藏;冬天,我们在社场上赛跑、跳绳、堆雪人,或到牛屋里烤火取暖、谈天说地。有时白天没玩够,晚饭后我们也要来到这里玩。在宽阔的社场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们尽情地追逐着、玩耍着,直到大人来喊,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睡觉。
包干到户之后,我们生产队的社场被一分为四,成了四个生产小组的共用场。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联合收割机逐步普及,社场失去了它的作用。我们生产队将这块场分给几户村民做了宅基用。再看其他生产队,如今社场还存在的,也是所剩无几的了。但是,永远存在的,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甜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