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再见了,完公粮

 冬歌文苑 2023-10-08 发布于北京

再见了,完公粮

钱珍生||安徽

集镇上这栋楼房的东南方向,约三百米处是粮站的旧址。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那里一片沉静寂寥,尤其是暮色笼罩下的夜间,几乎看不到一丝的星火。唯有凌晨的五点左右,里面隐约传出“嘟嘟”的三轮车声。一天傍晚散步时,我特意选择从敞开的后门走了进去,眼前的一切似一股簌籁的寒风,直窜入我的脑门。曾经的水泥地面,被风雨剥蚀成裸露的沙石;纵横有序青砖黛瓦的各类房屋,墙体斑驳脱落屋顶百孔千疮;高而宽的木质大门支离破碎,魂不守舍地虚掩着……面对这些行将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景象,让人感到凄凉的同时,也让我联想到当年到粮站“完公粮”的情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读初中的我每年暑假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双抢”。那起早贪黑上晒下熏的艰辛岁月,难熬得看不到尽头,让人感到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双抢结束后的有一天下午,队长从大队里开会回来告诉社员,要求大家携带稻箩、麻袋、蛇皮袋到稻场集中装好稻谷,称重后翌日早上去集镇粮站完公粮。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终于有借着交公粮到集镇见“外面世界”的机会了。于是,我迅速从家中拿出两条蛇皮袋,兴高采烈地来到稻场上,将稻谷装入袋子里,封好口用绳子沿外围箍紧扎实,称重后放置在稻场上集中储存的地方,待来日早上与社员劳动力一起,挑向粮站完公粮。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胡乱地吃下母亲早已做好的饭菜,出家门兴致勃勃地到了稻场上。季节虽已过了立秋,但天气依然炎热,男人们下穿褪色的短裤,肩披一条棉织粗布长条巾;女人清一色的长裤和短褂,矜持的外表抗衡着阳光的入侵。而我们这班未成年的人,穿戴自然有着学生的特点。出发时,扁担尽管在肩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依然没有遏制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开的喜悦笑容。那迤逦前行的长长队伍,在路两边泛青的禾苗里,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男人肩上的长条巾,在微风中上下飘忽灵动翻飞,让人联想到战争年代里的支前队伍,展现出一幅幅军民鱼水亲的生动画卷。

很快,队伍在你追我赶的疾步之间,穿过集镇的大街终于抵达了粮站。本以为我们是拔得头筹,岂知,粮站院墙内外早己挤满了送粮的队伍。遂只好不情愿地排在先前队伍的后面,边擦着脸上的汗珠,边服从站内工作人员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移。仿如高速公路上的堵车,抑制焦躁的心情留心观察前面的动静。在一番耐心地期待之后,我们终于穿过了粮站大门进入大院。此时此刻的院墙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送粮的社员齐刷刷地坐在自己扁担上,手握草帽上下翻卷期待着凉风,那此起彼伏的阵势,像风吹皱一潭碧绿的荷叶,挤挤挨挨摇曳生姿。那声势浩荡的场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怀揣着“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情怀,感受到了中国农民,也是天底下真可亲、可敬、可爱的人。

趁还没有轮到我们交粮的间隙,我抬眼认真地环顾院内的四周。每座房屋如森严壁垒,且以坐东朝西、坐南朝北等不同的方位,坚守着自己的领地,肩负着社会赋予的应尽责任。紧挨屋檐的转动窗户,似乎透着几分神秘,又似神探在相互守望彼此监视。最耀眼的还是粉白色墙上写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以及那“粮食重地,闲人莫入”的醒目大字,渲染着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的氛围,更让人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

在一次又一次向前挪移时,终于轮到我们的生产队了。交粮前,站内粮检员的到来一下子锁住了我们的眼睛。他脖子上套一条花纹的毛巾,头上那顶被漂白而锃亮的草帽,踱步于稻谷和人群的中间,像颗移动的太阳花引入注目。尤其是他手中那把一端尖利中间凹槽的检测器,在“嗖嗖”地插进稻谷又缓缓地抽出那一刻,全队社员瞬间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注视着粮检员脸色的变化,静静地恭候着他的终极裁判。其间,最担心惧怕的还是那把检测器,若粮检员握着它指向院内的手摇风车,那定是稻粒中有灰尘;若检测器指向一旁的铁筛,无须询问稻谷中有细小的沙粒;若检测器在空中划一道抛物线,另一端落到了不远处的空场地,不容分说稻谷含有的水份超标了。倘若粮检员愉悦地收拢了检测器,挟着它去了另一个生产队。队长心领神会地凑近粮站的过磅员,高兴地呼喊着全队社员挑起稻谷,依次走来逐个过磅完公粮。

这些,被粮检员手上的“尚方宝剑”所裁决宣判的粮食,无论是一次性的验收达标,还是检测没有过关需重新整理待再次验收,都没有影响当日或来日交完公粮后,大家执意地要聚在一起,盼望吃上一餐的浓厚兴致。

集镇有一家带有老字号的饭店,里面的风味小吃常年吸引四方的来客。队长在大多数人的嚷嚷下,安排全体社员走进了“民生饭店”。大家围坐在八仙桌四周的长条凳上,手舞足蹈兴奋不已,谈笑声不绝于耳。此时,店内的人员热情地奉上每桌四菜一汤,满满地八大碗米饭。如此诱人丰盛的菜肴呈现面前,瞬间,喧哗沸腾的场面变得阒然无声,无须队长的提醒,大家几乎同一时间拿起身边的筷子,争先沉溺于即将解馋的氛围中。谁知眨巴之间,碗里的饭还没有吃上一半,甚至有的还没有闻到飘来的浓香,而碟子里的菜就见底了。尽管这样,大家丝毫没有埋怨的诡谲眼神,还是感到满足了味蕾,唇齿留香回味依然悠长……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抬腿离开院内走出粮站的大门,遂转身驻足朝大门仔细地端详。门顶上立有粮站的牌子依然突兀,但失去了烫金的光泽,青砖、钢筋及水泥混筑成的门楼,裸露出肢体残缺斑驳陆离的痕迹。然通体尽管失去了旧日的模样,但从它那始终固守的架构中,依然能读出曾经的非凡,依然能感受到仙风道骨的神采,依然觉得那完公粮情景还在闪现。事实上,他早已卸了妆退出了社会的大舞台,消失在世人的视野里,成为了那个年代农民朋友们的集体记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钱珍生,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安徽铜陵人。曾当过农民、工人、教师、乡镇基层干部。先后有作品发表于网络媒体。退休后喜欢看书、码字。努力让知识拓宽自己,用过往审视自己,使文字丰盈自己,提兴趣取悦自己。走自己的路,富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