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遍中国】董敷忠:庐山读书去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庐山读书去

 董敷忠    

原来我应该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碰乱撞,不知就里,原来我应该生活在这里。在如琴湖西南岸虬松下面凉爽的石桌边坐下,打开宣城人安意如的书《人生若只如初见》,我这样想。

群山环抱中,辽阔的湖面,如绿色翡翠磨出的镜子,宁静安闲,毂纹也无。山影倒映,清晰可辨。白鹭飞翔,自由自在。湖心亭青瓦白壁,娴雅静立,脉脉含情。远处,锦绣谷的山陵,层次分明,姿态天然,一派苍翠。花径公园门口,游人团团,喧闹遥然。雾涌起来,峰顶乌云笼罩,色如墨炭,山腰白絮飘拥,依稀缠绵,远山近松,一片朦胧,浓时甚至只闻人语不见人。雨赶过来。雷声如鼓,雨声如琴,朵朵小花在湖面跳舞,刹时便琴声急促,一塌糊涂。太阳跳跃出来,高云低雾,瞬间消散,翠绿的湖水,墨绿的树丛,紫色的轻岚,湛蓝的天空,目光及处,一派耀眼的光明。

庐山原本就是读书之山。

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潜居其下,受道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有资料记载说当时有匡氏兄弟七人。又有传说匡俗汉初,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朝廷彰功绩,封其子匡俗于邬阳(鄱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学道求仙的山,被称为庐山想三千年前匡先生入山读书学道,谋求升仙之术,夜半微弱的烛光,照亮一个古老的民族。这是一种神秘的象征。晋代陶渊明辞官归里,隐居山下,山北种豆,篱边采菊,读书会意,欣然忘食,传为美谈。唐代白居易遭贬江州(九江)后,在庐山建筑草堂,居住读书,他在江州写给朋友元稹几封著名的信件,有的就从这里发出。他著《庐山草堂记》云: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山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待予异地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白居易对庐山由衷喜爱,愿意在此读书,终老于此。可惜当年遗址荡然无存,否则,会给今人多少启迪。唐代李渤任江州刺史,曾在山下读书。他驯养白鹿一只,行影相随,还可行20里购置投递,十分可人。后人将李渤读书的山坳称作白鹿,后几经扩,成为白鹿洞院。

重大事件发生在宋朝。著名思想教育家朱熹重修书院白鹿洞书院开始扬名列四大院之首朱熹不仅重修,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体现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套儒家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南宋以后七百年书院办学的规范,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其教条曰: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书院教条包含青年人学习的人伦标准、学习研究次序与修身、处事、接物等人格修养的各项要求,鲜明体现我国古代教育“养育精神、健全人格”的基本思想。朱熹的贡献还在于他将孔子开创的自由讨论的教学方式确立为书院教学管理模式。学生有大致的学习内容要求,自由的阅读、钻研、讨论、辩驳,一定期限后举行大课,有著名学者讲学论辩。那时节,不仅学生列坐,乡间百姓也来听讲,马栓在池边,池水立涸。

朱熹在孔子千载之后,重振儒家雄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概括原始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压抑邪念贪欲的思想,精辟简洁。可惜被后人曲解为抑制个性的教条,以至于嬗变为残酷的信条,对人朝气蓬勃的创造性思维、喷薄旺盛的丰富情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形成严重的压迫和戕害,使他们最终成为一群奴隶。任何束缚思考压抑个性的思想均为迂腐荒谬的东西,真正的思想促成人的旺盛蓬勃,生动活泼,自由个性。文化的使命在于提升人性、引领科技、批判政治,这也是知识分子的使命。还是柯尼斯堡那位下午三点准时出门散步的老人说得好: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书院建在深山之中,门前树木葱茏,鸟鸣嘤嘤。一条山溪澎湃轰隆,汹涌而下。东西并列三套院落,廊庑庭除,花木扶疏。讲堂内乌漆桌椅陈列,俨然如昨。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朱熹的思想枷锁,如果不做社会的棋子,而是社会的批判者和自由发展的人,一群青年学子,在花香鸟鸣之中,溪流之畔,树阴之下,读书求理,研讨切磋,抬头满目青翠,闭目盈耳乐声,竹前徜徉,坡上吟哦,或清流漫步,东岗啸日,或月下抚琴,松间品茗,那是怎样的学习生活?那群青年人的精神又该如何清旺如泉,他们的精神之鹿又该如何在辽阔壮丽的田园里自由驰骋,心灵之鹰该如何在浩淼的天空纵情翱翔?千年之后,伫立书院前的溪流岸边,听着滔滔的流水,不禁神往良久。

庐山就是一部书。

锦绣谷,石门涧,三叠泉,五老峰,山势险峻,悬崖高耸,巍峨峥嵘,气象万千。那种雄伟奇崛和潇洒俊逸,就是一部《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或《唐诗》。伫立远眺,凝神对视,仿佛听见“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迎风高歌,和嵇康刑场上扬起的广陵散,似乎看见霍去病猎猎的战旗奔驰的骏驹,75岁的陈蕃高举的大刀,魏晋人物千仞迎风的衣襟,韩愈急驰叛军阵营的马蹄。如琴湖、芦林湖、花径公园、伴月公园,山峰环拥,绿水荡漾,花吟鸟唱,绿草如茵,如同琴瑟琵琶,箫笛二胡,乐声悠扬,溢山盈岭。这又是一部《诗经》、《庄子》或《宋词》。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爱的温凉,亲近的活与离别的死,人类万劫不复的轮回,永远沉沦的渊薮。濮水岸边的钓者,濠河桥上的智者,三千年不老。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典雅工丽的诗句,婉转低回,如泣如诉,向你沉睡的灵魂轻轻呼唤,温温抚摩,如同清晨的一缕阳光,一声黄鹂。至于春日雾花,夏暮涧云,秋夜溪月,冬晓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更如军政经文,经史子集,令人目不暇接,翻阅不尽,流连忘返。

啊,读不尽的庐山。

散文家林贤治先生说,他不愿意看风景,风景远没有人的灵魂美丽,应该看灵魂。他说:“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唯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的站立着。”警策的语句令人振奋。但是,风景在中国人的眼里,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它就是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自然吗?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是自然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是自然,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花谢花飞飞满天,也不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的重大区别,就在于中国画里的山水都有人的影子,尽管大量的画作并没有人,或者人在画中很不起眼,甚至几乎找不到。中国人常常从自然风景里面发现人的精神,从而受到鼓舞、陶冶、激励和抚慰。真实坦白、不做作不虚饰、本色天然状态的风景,是中国人的知己。

匡俗筑庐读书求仙,道家之仙不可求,登仙只能是一种幻想。庐山有个仙人洞,后人附会说吕洞宾住在这里,他是传说的八仙之一。现在看来,读书确实是俗人登仙的不二法门。现实是沉重的,物质的纠缠如同巨蟒,难以摆脱。但是,人不能沉没在现实内,迷乱在物质里。行尸走肉的日子,索然丧失人的滋味。人的高贵和尊严不在这些地方,它在精神的境界之中。人的精神就像婴儿,需要丰富的营养哺育、将养、抚慰,金钱喂不饱她;而大自然的美丽和艺术、思想、哲学的优雅就是丰富的营养。人类给与精神的滋养远远低于她的需要。在科技的洪流汹涌而来时,身体浮肿头脑萎缩就是人类的宿命。《星球大战》里面的外星人头颅窄小,我看那就是人类未来的形象。我们需要走着走着就来一次跳跃。一位朋友说得好,足踏在地上,眼望着天上。人应该不断到竹畔湖边沉静,在花前月下凝神,到山里,到海边,到寂静而舒展的地方去,到直见灵魂的地方去,到裸体相向的地方去,沉浸在诗歌里,迷恋在思辩中,徜徉在想象里,披心见性,无滞无碍,空澈澄明,做一回神仙。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多么美丽隽永、意味无穷的古典情景,意境别致,音韵优雅,人类永恒的审美困惑——关于“距离”的深刻命题赫然面陈,令人猝不及防,给人多少警醒与安慰,多少雅致与幸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多么具有哲学意味的令人神往的思辩驳诘;请问,还有什么样的朋友能够这般谈话?夜空里,项羽的乌骓马迎风长啸,狂飙一样的豪迈交响乐惊动多少英雄之心,有谁的黑色披风如同乌云一般忽啦啦遮蔽两千余年!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让我们的生活像大自然一样朴实纯真!梭罗的《瓦尔登湖》,这部由一生简单而馥郁、又孤独而芬芳的人写的著作,将人的心境引向平静朴实的本色境界,让人熄火降压,平心静气。

人生三颗太阳:爱情、艺术、思想。而爱情容易受伤,思想难以新颖,只有艺术才是人类最后的救星。美感是人的重要器官。

世人多是委屈的,只是依附于人的姿态不同罢了。像一园盆景,多被人剪去枝蔓,拗断筋骨,摆弄成喜欢的模样。只是有的血泪见得,有的血泪见不得,深埋土底。况且做英雄做美人,原都是委屈的,想迎合这俗世,却迎合不上,“夜深同花说相思”。

这是安意如的话。她替千年的女诗人薛涛鸣不平。20岁人作沧桑语,不由人不惊奇。我喜欢她的文字,不光因为睿智机灵,更由于她由许多诗人的情感经历入手解读古典诗词,将人生真性情真味道一语道破,一字见心,令人惊恍。深深玄机竟由小女子泄出,可痛也哉!她的书和《瓦尔登湖》,最适合在庐山如琴湖畔阅读。你千万不要带《科学管理原理》和《股市指南》。

许多年了,总想到庐山读书,今年终于如愿。给朋友发信息,说举办庐山读书节,愿者报名,结果应者寥寥,最后剩我一人。人们都太忙了。来的理由只有一条,而不来的理由却有万千。有句话说得好:我们走得太快了,以致于把灵魂拉在了后面。来吧,朋友,在如琴湖畔,坐下,我们等等灵魂。让湖的琴声拨动我们已经粗糙的心弦,让高崖巨松唤醒我们麻痹的精神,让湖光山色抚慰我们疲惫的灵魂。我们坐在松间竹林,坐在宁静的水边,倾听天籁,倾听远方的声音。

归来赋《庐山读书》一首,以壮行色。诗云:

匡氏高烛开愚沌,千秋白鹿有声音。

松虬石壁大风唱,花染绿波一剪吟。

新卷神飞惊雷滚,苍樟荫翳静暑温。

如琴湖畔掩思处,一派阳光逐乱云。

明年还来庐山读书。地点,如琴湖。

朋友,邀你同行。                                             

投稿用稿规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