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景仁:若无苦痛作茧,何来佳句化蝶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文 / 冬凉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哪朝哪代都有它独特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数百年。

而相反的,宋史元词明散曲这类作品,有虽有,但数量较少,知名度亦不足。

在这些不知名的作品中,最尴尬的当属清朝的诗。

提起清朝的诗人,你会想起谁?想来大部分人翻来覆去想到的无非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又或者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容若。

还有呢?恐怕只剩水平一般又高产的乾隆皇帝了吧。

其实清朝并不乏好诗人,更不乏好作品。

比如“此夜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比如这句诗的作者黄景仁。

01

说起黄景仁,想来未必有几人认得。

可说起他的作品,却是没几人没听说过。

除了广为人知的“为谁风露立中宵”,他还留下了一句堪称读书人自嘲绝句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杂感》

除此之外,如今常被用来感叹儿女不孝的“此时有子不如无”也是出自他的笔下。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可以看到他的字句中颇有罗隐遗风。

02

何为罗隐遗风?

丧。

黄景仁可以称得上为人所知的几首诗,竟几乎都是在自嘲。

从《绮怀》的宛转心伤,到《杂感》的书生自嗟,再到《别老母》的游子无奈,他笔下的伤感惋惜就好像一把双刃刀,剜出自己的心头血展示给读诗的人,连带着读者也共情起来。

谁能没有远离家乡的时候?谁又没在某个深夜黯然心伤?

黄景仁的诗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缘于他坎坷艰辛的人生。

乾隆十八年,年仅四岁的他父亲亡故,无奈只能被托付给祖母扶养,然而这个可怜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缺陷而变得放纵,反而在祖父母的悉心教导下读完了父亲留下的藏书,又因他聪明好学,祖父也十分乐意教他读书习字。

九岁那年应童子试,应试前与同考的学生们住在一栋江阴小楼里,考试前同学们都在忙着准备,唯有他躺在床上蒙着被子。

同学们打趣他,而他则不紧不慢地回答到“方才作诗,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一句,正思考下一句呢,你们不要打扰我”。

童子试虽然落榜,但这件事一度成为那些年常州文人们之年流传的笑谈,黄景仁也因此有了一些小小的名气。

噩耗接踵而至,三年后,祖父黄大乐去世 ;次年祖母也随之而去;又过了三年,同胞哥哥也离开了人世。

同年,和寡母相依为命的少年诗人再一次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受到常州知府的欣赏。

在知府的推荐下,黄景仁补博士弟子员,结识了他的知己和恩师邵齐焘。

乾隆二十三年,邵齐焘因欣赏黄景仁的诗文才华,又知晓他没有师傅,便邀请他来自己所任教的常州龙城书院学习。

黄生汉镛,行年十九,籍甚黉宫,顾步轩昂,姿神秀迥,实廊庙之瑚琏,庭阶之芝兰者焉。家贫孤露,时复抱病,性本高迈,自伤卑贱,所作诗词,悲感悽怨。
——邵齐焘《劝学一首赠黄生汉镛》

自那年起,他与邵齐焘便结下了师生缘分,以至于后来周游江浙各地,依然时时不忘感念这位恩师。

但好景不长,乾隆三十五年秋,邵齐焘去世,自小在缺爱环境下长大的黄景仁失去了这位亦师亦父亦友的知己,多年心防一朝溃散,他心如死灰。

自那往后,黄景仁浪游多地,不以入仕为己任,偏以诗文结好友,一度成为太平知府和安徽学政的座上宾。

乾隆三十九年,回到常州,再一次拜祭邵齐焘之墓,感怀恩师,怆然涕下。

三年谁与共心丧,旧物摩挲泪几行。

夜冷有风开绛幄,水深无梦到尘梁。

残煤半落加餐字,细楷曾传养病方。

料得夜台闻太息,此时忆我定彷徨。

——《检邵叔宀师遗笔》

后来,在陕西巡抚毕沅的帮助下做了县丞,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入仕途。

在上任县丞不到两年之后,在京城为债主所逼迫而带病回乡,中途因病死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府邸。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可怜黄景仁至死也没能回到故乡。

03

在那个以“学而优则仕”为至上法则的年代,他显然是个非主流的人物,可也正是因为他的非主流,为我国清代文坛留下了多少佳作。

蚌病生珠,这是诗人的幸,亦是不幸。

黄景仁不幸的一生带给他的除了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苦痛,还有取之不尽的灵感。

人世间无数种感情,唯“愁”最难写,必得有所经历方能有所感悟。

从古至今写愁写的好的诗人,无一不是在苦难过后才下笔有言的。

而那些生活顺风顺水的人,写不得愁,就算写,也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黄景仁也是如此,而他自己又何尝不知道呢?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一句“枉抛心力作诗人”道不尽数年长恨,再回想那首“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添几分无奈。

他的同窗兼好友洪亮吉曾说过“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诸君子,又为杨诚斋,卒其所诣,与青莲最近。”

而他自己也十分向往李白,无论是诗风还是人生。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 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 

——黄景仁《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

他崇尚诗酒为仙的李白,自己却活成了孤苦人间的杜甫。

黄景仁用他的一生来写尽愁思,或怀才不遇,或阴阳相隔,或忠孝两难,或余力不足。

如果再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肯定不会选择经历如此艰难的一生。

可若无苦痛作茧,何来佳句化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