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本性

 踏山客 2020-08-25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两种不同的思想导致两种执政理念的不同,基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思绪,孔子提倡克己服礼,以仁德治天下,成了儒家,基于人之初性本恶荀子提出以法治国,严刑峻法,成了后世法家的执政思想。然而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孔子的依据是什么,荀子的依据又是什么,我们必须要问一下,若毫无依据那岂不是空中楼阁,但现实意义是这两种思想在现实中都得到了运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对立观念形成的现实运用基本都被采用并有效,一个是以秦为主的法家思想执政,另外一个就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最终后世中国历代都采用外儒内法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人之本性为何,若你是个进化论者,是个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那么你应该认为人是生物中的一种,是生物演化的一个分支,那么我们必须承认生物是依附于自然而存在,他们必须和自然相契合方能得到发展和进化,既然人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那么我们还必须承认,生物之本质属性既人之本性,这种本性是一直在生物中保持延续并没有改变,那么这种本性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生物之本性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求存性,一种是求续性,求存性表现在个体当下的求生,求续性表现在生物物种的延续性,求存性一个递演表现在个体必须自利,唯有自利方能生存,求存性的另外一个递演表现就是对生存优势最大的追求,这一方面表现在生物不停的进化和发展,其目的是更容易从自然中获取食物,即使生物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这种生存优势最大化的追求却根深蒂固,他们尝试进化和发展试图更适应当下的自然环境,以更快更有效率的获得自身的生存资料,在我看来求存这种本性是人性恶的根本原因所在,他最终演变成了人的自私性和欲望的无限性。

人性的第二属性是求续性,求续性的本质要求就是生殖潜能大于生存潜能,唯有如此,才能在自然选择中更能保持物种的延续性,另外的一个本质要求就是爱,天生的父母对子女养育,保护的爱,植物是通过对其种子的自然适应性进行进化从而达到求续,而动物则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照顾来使得子女得以存活并有能力独自适应自然生活,这种爱是天生的,是为求续性而设定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则是一种回馈,非天然本质属性,所以我们才感慨父母之爱的无私,所以我们会感慨父母之爱大于子女之爱,一个产生于本性,一个只是回报于这种本性的爱,所以孔子提倡仁爱,爱有区别而非兼爱和博爱,这是合乎人之本性的。

孔子说食色性也,说的是食物和性是人的本性,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眼光独到和犀利之处,而食物和性则是人求存和求续性的根本保障,求存性演绎着人性恶的一面,既自私自利同时又欲望无穷,求续性演绎成了爱,这就决定了人性既恶又善的原因所在,同时在我看来,社会性是基于人的基础上建立的,他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延伸和拓展,既求存和求续性的延伸,人之本性如此,这是我的思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