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五七 | 会阳 | 足太阳膀胱经 | 一会五十周,放下杯子就睡着了

 蒙蒙紫芽 2020-08-25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正文 | 第一百五十七期

离开了八个小孔,小五牙继续向前,逐渐向那条奔腾着阳光的大河靠拢,终于在河边,到了小城“会阳”。

“会”呢,是交会的意思,会一会,见一见;阳呢,是指号称为“阳经之海”的督脉。在后背下焦这里膀胱经交会督脉,就是会阳。

阳气就带来暖意啊,被冰封当然不灵活,有了阳热,机关也爽利了,所以又叫“利机”。

典籍

一五七


之三十二

足太阳膀胱经

《针灸大成》

一名利机,阴尾尻骨两旁。《铜人》针八分,灸五壮。

主腹寒,热气冷气,泄泻,肠癖下血,阳气虚乏,阴汗湿,久痔。

明·杨继洲

肠癖,指便血症。原因伤风犯胃,飱泻久而湿毒成癖,注入大肠,传入少阴,名曰肠癖,俗呼血箭,因其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也。

——《医学入门》

治症

有的医生说摩搓这里,肚子里会生热,点刺这里,能治小儿下痢等症。

有医生曾看到一个泻肚子的小朋友,紧闭眼睛,哭都没了声音,特别的瘦,感觉已经没了生机。勉强“取会阳左右浅刺一针”,也没收费,“意在应付”,没想到第二次妈妈带着孩子来的时候,医生已经认不出已经长胖的小朋友了。

营卫生会

营气卫气,转了这么一大圈,总算要相会了;

还记得营吧,沿着十二正经阴阳表里承接的顺序日夜不停转五十周,在夜半的时候又回到手太阴肺经;

卫气呢,白天在六条阳经里周转,晚上在五脏里周转,昼夜各半,旋转了五十周后,也在夜半的时候流注到肺。

行到阳分的时候人起床做事,行到阴分的时候人卧枕而眠,所以营卫才在夜半,小朋友们熟睡的时候相会。

营气的循行起始于手太阴经而复会于手太阴经,所以太阴主内;

卫气的运行,起始于足太阳经而复会于足太阳经,所以说太阳主外。像这样日日夜夜循行不息,如同天地日月运转一样可以度量。

你熟睡时候,是什么也不知道的,除了踢被子。但是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是睡眠越来越轻,甚至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更不要提水管滴滴答答的声音了。

中国古代的医生说,这个是少壮和老者的常态啊,少年人和壮年人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通畅,营气卫气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精神饱满,夜间熟睡难醒;

老年人气血衰少,他们的肌肉枯萎,气道涩滞,五脏机能不能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扰,早就没了准确的航班时刻表,所以啊,白天睡不醒,晚上又睡不着;

小朋友们呢,早上太阳一露头,卫气就到了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那里了,牵动着你的眼睛睁开;晚上,卫气循行在五脏之间,不跨进阳分一步,所以怎么摇晃都不醒了。

总是失眠的黄帝又问了另一个老师伯高:

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

——《灵枢·邪客》

邪气钻到小朋友身体里,有时候不能闭眼安眠,是什么气造成的呢?也就是问,年轻人本来全身通透的,为什么也失眠呢?

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灵枢·邪客》

那还是要从吃饭说起啊,食物进入到胃里,经过消化,糟粕出下焦,津液出中焦,宗气出上焦,兵分三路。

上焦宗气积聚在胸中,出于喉咙,贯心肺,行呼吸;

中焦化生营气,分泌津液,渗注脉中,化为血液,营养四肢,脏腑,循行周身。

卫气,剽悍迅猛,先温暖四肢、肌肉、皮肤之间,白天出表,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阳分;晚上入阴,以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阴分。

你看,卫气从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周旋二十五周后,即将通过阳跷脉进入阴分,这手足阳明经正是卫气是否留滞或通行的最后关卡,白天一直行在阳分里,阳跷脉呢又邪气充满,阳热过头,晚上不能入到阴分,自然不能入睡了。

所以中国古代的医生说:

胃不和则卧不安

那醒来呢?

阴分中从肾到心、到肺、到肝、到脾,终于要冲出阴分到足太阳的精明穴去唤醒你了,但是脾却把你粘滞住了,所以又睡不醒。

你看关于睡眠的关键在脾胃,就是这个道理了。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素问·逆调论》

问答

黄帝又问了,我的失眠分好多种,不能安卧呼吸声音又大,是哪个脏腑出问题了?

歧伯:阳明经脉气上逆。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都是从头流向脚的,胃气向下走是顺的,水谷之海要往下流。逆行就是不和啊,“胃不和则卧不安!”

起居如常了,能睡着了,还是呼吸有声音,哪里的问题?

歧伯:肺经的问题。病还在络脉,所以起居正常。络脉也要随着大经大河共同流动才行,留滞了,就生病了。

一躺下就喘,不躺下不喘,怎么回事?

肾啊,这是水向上侵犯的意思,上逆的是水,侵扰的是肺,肾管水嘛。《类经》里说:

水病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故为不得卧,卧则喘者,标本俱病也。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

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

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怎么办呢?阴阳得“和”啊,壅塞得打开,疏通嘛!歧伯老师开了一份气势磅礴的药方,要用源远流长,流经千里的水,它自带了荡涤邪秽的力量。

取水后,用杓高扬千万遍,使水珠翻滚,这叫甘澜水,用来煎药,用它来冲破阴阳的壁垒;要用火烈的芦苇做薪柴,糯小米,性味甘粘微凉,养营补阴;再加炮制过的半夏,小火慢炊。

新失眠的人啊,喝完了药,刚把空杯口向下放好,就睡着了。

你看,这一味药,有这么美的样子,这么美的滋味,这样一杯美好的食物,又如何不令人安睡呢?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