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坐旅游船约二十分钟就到达了刘公岛。
下来一看,风景秀丽,这里是国家5A级风景区。



海水蓝蓝,岛上树绿花红,空气清新,真是一个好地方。


极目远望大海,心旷神怡,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这里有一个甲午战争博物馆,我们要去看看。
博物馆的大门没计得完美且寓意深刻。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这一家子,在日本鬼子占领了村庄后,为让家人不被日军凌辱,选择全家投井自尽。


在甲午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见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愤而说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邓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在展览结尾处的大厅里,安放着一座大钟,警钟不停地发出鸣叫声,在不停地提示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决不能让这段丧权辱国的历史重演!
刘公岛不仅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看看!多美啊,像不像传说中的桃花岛。

到美好的地方一定要留下自己的影像,当我们走不动的时候,品着香茗,品赏着自己旅游的美照,岂不快哉!

这里是当年北洋水师的司令部所在地。
房子用石头修筑,很坚固。








在最边的一个院落,展览着从水底打捞出济远舰的一些残骸和当年炮阵地的一些武器装备。















刘公岛到处可见炮阵地。
这里也有海军基地。
这有一个R级033级279舰潜水艇。该艇1980年服役于东海舰队,曾多次执行重大任务,三次远航太平洋,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有三任舰长成为共和国将军。
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黑乎乎的大家伙。



我们下到了舱内。
哇!这里面的仪表仪器好复杂。

里面很窄,我们的海军战士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生活,真是艰苦单调。
海军战土睡觉的地方。




这么复杂,我们的海军战土技术要求好高啊!

终于出舱了,下面好闷啊!
这是我第一次下潜水艇,好兴奋!好高兴!
威海刘公岛,寓教于旅游中,长知识,观美景,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来看看吧,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