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liyusongs 2020-08-25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苏州 | 孙盛兴(山塘街)

去年夏天我和L与她的闺蜜及孩子准备去山塘景区游玩,两位外地人还没尝过姑苏面,正好带着她们一块儿拔草孙盛兴。

面馆位于景区内,距离南门不远,在路口那儿还发现了名为鑫震源的“苏式生煎”,尽管非常诱惑但是当日雷打不动的目标是苏式面食。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本以为是工作日非饭点时间无需等位,结果进门一看,座位全满,只剩窗边小桌。固然河景宜人可是暴晒不宜人,何况我们四个挤不下。

边等待,先点菜。孙盛兴高举奥灶面旗帜,那必须得试试。奥灶面如雷贯耳,只是还未有机会赴“奥灶之乡”昆山去品鉴这特产,不知道孙盛兴能算什么水平。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至少就我们的喜好而言,老孙的奥灶面底忒合胃口。据餐厅介绍奥灶面原称红油面,眼前这碗确实红光油亮,但实际上不肥不腻,浓淡适中,鲜美味足。

不清楚秘方里使用了什么鸡鸭鱼虾,这奥灶面的汤底可真是灶上的奥义。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上)面条码放成“鲫鱼背”的白汤面和奥灶面;(下)奥鸭、奥肉、糟溜鱼片

记得最先听说奥灶面是某位食家写到熬制奥灶面这汤需用上三个锅。第一个锅是鸭子为主再搭配鸡和猪等等禽肉,第二个锅全为河鲜湖鲜,第三个锅取另外两锅的汤用来煮面。前面两锅会适时添加新食材,让老汤循环不息,有点老卤的意思。已经想不起是哪位作者描述哪个年代的事情了,或许此做法早已过时,但就此埋下传说般的种子。

当日一试,汤底果然奥妙之极。三元一碗,还包括面条,显然吊汤不可能用上什么昂贵材料,却是醇厚有深度,肉香酱香药香兼备,不花哨,实打实,平凡中见真功夫。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相对而言白汤面底就十分普通,看着寡淡喝着也淡。有些馆子的白汤净面愿意单吃,譬如同得兴、万泰兴或琼琳阁,还会把汤喝个碗底朝天,老孙的则需要佐以几盘浇头。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配白汤面底的浇头之一选了什锦炒素,包括笋、木耳、胡萝卜等等。虽均不是特别化解夏热的当令食物,但是调味淡雅,微温上桌,尝得到材料各自的天然清甜,小口小口吃着身心舒畅;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浇头之二是糟溜鱼片。丝滑之外嫩中带Q,甘沁之余隐含糟香,一口鱼片一口面,仿佛从白汤面尝到了糟汤面的感受。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至于奥灶面的菜码,那是奥氏合家欢。吃奥肉的奥窍是将其在碗底捂上片刻,膘肉被热汤焖得软糯似凝乳,同时脂肪融化在汤里,与面条缠绕拥抱,嗦在嘴里油花翩翩起舞。

神奇在于夏季闷热时,食欲不振怕肥腻,此汤此面配此肉却让大家津津有味。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随后是奥鸭。无与伦比的丰润酥烂,下箸轻挑,皮肉即脱,无需动手。炮制得相当入味,似乎都浸透到筋骨里了,更不用说什么鸭腥鸭膻。

一口鸭子一口面,强化了奥灶汤里的鸭味,让其'鸭'立鸡群、独领风骚。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与奥氏家族比较合拍的是爆鱼。不晓得单点的爆鱼是否这样子的,因为我们这是另外两个套餐(下面细说)的赠品。

使用的是鱼头,但甭奢望能挑出什么月牙肉、鱼云等等躲在鱼头各角落里的好肉,主要是吮其骨,品其味,亦是酱香甜口,与奥灶面甚为般配。

轮到这两套餐。其实不是套餐,只是内容丰富如套餐。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首先是三虾面。自从若干年前在裕兴记开了个头,“二季度三虾面”已彻底融入我和L的夏天生活,可说是“没有三虾不成夏”的风气。

老孙这儿的一碗要98元。虽然上述的两种面条和四款菜码加起来才值三虾面2/3的价格,但其实这已算是我们遇见过的三虾面当中几乎最便宜的了。要知道河虾不难买亦不贵,可是处理起来麻烦极了,得洗掉腹部的虾籽再沥干和炒香,掐虾头然后挑虾脑,连虾仁下锅前也要求裹蛋清和淀粉。何况一份面条还附送各种小吃,这不只是便宜而是实惠。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三虾面的“三虾”

当然前提是好吃,不然再划算也没意义。孙盛兴的用料并不丰盛豪华,但关键是炒得香浓,提炼出虾籽和虾脑的馨馥。尽管价格仅朱洪元的盛尊三虾面的一半,分量是少很多,虾仁也小很多,却虾味更甚,况且这还不是拌面而是汤面,水汪汪依旧无法淹没三虾的霸气。

餐后询问朋友的孩子哪款面最喜欢,他兴奋地回答“三虾面”,然后意犹未尽地补上一句那是“吃过最好吃的虾”。虽然小朋友生活在内陆,但水产也并不罕见,故而能获得此真诚评价,三虾面的滋味可见一斑。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然后是秃黄油。同样多亏了裕兴记,“三季度秃黄油”(包括“全蟹宴”或者虾蟹面等近亲远亲)已俨然成为我俩的秋天习俗。

犹如三虾面,相对老孙店内其他菜品是非常奢侈,但相对同行的同款则是非常优惠。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秃黄油

遗憾的是有别于三虾面,秃黄油的印象要差些。蟹黄的用量十足,然而吃着有点腥,人称“蟹后”的L尤为失望。也许是因为先尝了三虾面所以味蕾被干扰了,又或者是食物放冷了。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裹满秃黄油的面条

亦有可能为时尚早,毕竟只是夏季末,还没多少大闸蟹上市,还没轮到秃黄油上场。三虾面及秃黄油均属餐牌上的“时令珍品”,但实际上当时属于青黄交接的阶段,“青”虾快过时,蟹“黄”未变硬,后者还算不上正儿八经的时令,对于出品估计有那么一些影响。

不过已经成功让外地朋友们亲口体验到江南人民的讲究和细致。

苏州:山塘街的奥灶面,还有小朋友认为“最好吃的”三虾面

还展现出来的是现代苏州面食丰俭由人、变化多端的特征,一顿午饭揽括了从三元/碗的奥灶面到40几倍价格的秃黄油,并且浇头水陆空全覆盖。这些菜肴在我们心目中自然有高低之分,不过各有各精彩,都被吃得碗底见青花。

啖完满桌的姑苏韵味,是时候去欣赏周围的古街风采,不料忽然间天色突变,怪风突起,空中弥漫着即将要下雨的气息。也罢,那就撤退,吹空调去,反正灼热得要命,夏日炎炎正好眠。

地址:山塘街方基上35号(渡僧桥向东50米)

人均:RMB 72

PS: 在我主页搜搜你感兴趣的城市,兴许我们去过吃过写过的,也会合你胃口。L和A持续更新ing~

PPS: 文中提到的面馆基本上都有超链接,自己组装成苏州面食地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