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于孩子智力、知识水平尚低而造成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父母应轻切地指出与事实相违的地方。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与现实分开,切不可粗暴训斥,也不要归结为道德问题。 (二)学会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的地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多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替自己辩解的机会。而且还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不要应付似的敷衍孩子。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大人的言传身教很重要,要在孩子面前,大人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这对孩子诚实行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少数社会适用性困难的孩子,即使发现有说谎行为也不要就事论事,首先要帮助他们减轻,消除心理紧张。 1.家长要给孩子必要的关爱 父母应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多关心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孩子往往为了得到关爱而说谎。父母、应该满足孩子被关爱的需要。 2. 父母要适当地“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罚过于严厉也可能导致他甘愿冒险说谎,应采取民主教育的方式。还有父母也要学会信赖孩子,学会感受孩子的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促进彼此深厚的感情。 (四) 教师应该满足孩子被关爱的需要 教师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个幼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才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更不会因为得到老师的关爱而说一大堆谎言欺骗老师、同伴。 (五) 教师的奖惩要得当 奖惩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表扬奖励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以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自信和上进心,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如说谎。而不当的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批评惩罚则是为了纠正和防止孩子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如果批评惩罚不当,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六) 正确应用社会标签 教师不可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特别是不好的标签。给孩子贴上“骗子”标签,从客观上不一定反映这个孩子就是什么。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人。正确应用社会标签给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空间。 (七)用想象认知法除去孩子的虚荣心。 应用想象认知训练来消除儿童的说谎。如,给孩子讲一些类似“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诚实(不说谎)的好处,最后,让孩子想象说谎所面临人人厌恶的情景,使其自我发展,说谎确实不受欢迎。 总之,孩子的说谎不必太过重视,也不可不重视。我们通过幼儿展现出来的说谎行为,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同时可以了解我们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尽早矫正幼儿的说谎以及对孩子心理发展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便让孩子们每天自己在愉快、爱意浓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莫源秋.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 [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刘文.健健康康快长大 [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3]郑雪.幼儿心理教育手册 [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4]赖新元.二十一世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典范[M].古海出版社,2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