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岁孩子能认字吗?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幼儿时期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全部本族语音和相当数量的词汇。

(一) 能够掌握全部本族语音

    经过几年的言语实践和锻炼,幼儿语言发音机制开始稳定和完善,完全能够掌握全部本族语音。幼儿开始掌握汉语发音的特点是:很容易地发出元音,正确率高,只是发O和e音时,有时还会混淆;掌握辅音相对比较困难,特别是d和g ,zh和sh等音。例如三岁幼儿常把“哥哥”说成“得得”、“多多”,把“老师”说成“老西”、“老基”等,说话发音不准,只有一半左右发得对,吐词不清,常常带有婴儿音。不过,在正确教育下,儿童能很快纠正这种现象。

    四岁儿童发音器官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一般情况下,四岁儿童能发得准的语音大约占四分之三以上,能清晰地说话,偶尔还带有婴儿音,特别是情绪紧张或撒娇时更多。这也是正常的。

    幼儿后期,儿童逐渐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语音。这表现在对别人的发音很感兴趣,喜欢挑老师和小朋友发音的错误,纠正、评价别人发音。也表现在对自己的发音很注意,不会发的音,积极努力练习,学会后,十分高兴;如果别人指责他或故意模仿他发错的音,他就感到很生气;对难发的音或自己发不好的音,常常故意回避或歪曲发音,甚至为自己申辩理由。

    儿童清晰、准确地发出全部本族语音,对口语表达和学习汉语拼音及识字,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五岁以上儿童经过教学和练习,仍然口齿不清或发不出某些音,就应该进行专门的检查和治疗。

    (二) 掌握的词汇量急剧上升

    幼儿时期,儿童掌握的词汇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是十分显著的。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

    1.词汇数量迅猛增长

    许多研究材料证明,幼儿时期,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增长十分迅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时期。一般说,幼儿晚期掌握的词汇可达3000左右(表5-2),大大超过一般口语的需要。但是由于生活条件、教育及其它原因,儿童之间掌握词汇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据调查三~四岁的儿童,掌握词汇最多的是2346个,最少的仅598个。

    2.词汇内容丰富和加深

    幼儿期,儿童掌握词汇不仅数量增长快,而且对词本身的内容、意义理解也加深,更概括了。例如,有人问:“什么是杯子? ”幼儿立刻回答:“喝水用的。”这说明幼儿理解这个词不是指某个具体的杯子,而是各种各样杯子的一般属性的概括,虽然他们概括的水平还很有限。另外,幼儿还能够逐步掌握一些较高级、更抽象、更概括的词。例如“香蕉、桔子、苹果……都是水果”、“鸡、兔、狗……都是动物”等,又如“光荣、伟大、勇敢”等,这些词都很抽象,但幼儿能理解,也会使用。幼儿掌握概括性较高的词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3.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幼儿期,儿童口语中使用的词汇主要是实词,其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因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比较具体,容易掌握,副词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幼儿也能掌握一些虚词,如介词、连词等,但这些词所占比例很小。因为虚词是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幼儿对词意不太理解,很少使用。这些都与儿童思维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4.积极词汇大大增加

    所谓“积极词汇”,就是能够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又称为“主动词汇”;那些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而不会正确使用的词,叫做“消极词汇”,或称为“被动词汇”。婴儿期孩子对很多话听得懂,说不出。到了幼儿期,这种情况大大改变。幼儿很喜欢使用已掌握的词,而且试图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例如,幼儿学会“狡猾”这个词,就会说“狡猾的狐狸”、“敌人可狡猾啦”、“真是个狡猾的东西”等等。孩子能否正确使用词汇,与能否正确理解词义有关。脱离儿童生活经验,过于抽象的词,如“抱歉”“逻辑”等,或者是从某些词引伸出来的意思,孩子就不能理解,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例如,太阳落山,天渐渐地黑了,儿童说“黑暗时代”。

    在幼儿掌握积极词汇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自造新词的现象。儿童积极使用所掌握的词,有时遇到困难或者表达不确切,就会创造一个新词来应付需要。例如,儿童不会说一条裤子,就说一双裤子。因为他看见裤子有两条腿。又如,妈妈告诉儿子,在水里的牛,叫水牛;儿子也会告诉妈妈,在田里的牛,叫田牛。儿童造词,有人认为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但也不可否认,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儿童词汇的贫乏和误用是分不开的。

   (三) 初步形成语法结构

    整个幼儿期,儿童是逐步认识、掌握语言的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

    1.以大量运用简单句为主

    婴儿会说不完整和比较短的话,人称“电报式语言”。婴儿后期已经学会一些简单句。三、四岁的幼儿已经能掌握基本语法,大量运用合乎语法规则的简单句,日常生活中比较顺利地与人交谈,但由于对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掌握得还不够好,所以还常常会出现一些语法上的错误。五、六岁的儿童在这方面已无困难,能比较熟练无误地使用简单句说话。

    2.初步学会使用各种复合句

    日常生活中,幼儿大都使用简单句说话,三岁以后开始逐步使用复合句。不过,他们的复合句往往没有连词,如:“我高,我排在后头”,“我不吃点心,我在家里吃饱了。”这实际上是简单句的联合。五、六岁以后,儿童使用复合句的数量增加。在使用复合句中,儿童掌握联合复句比较容易。如用“也、又”等连词反映并列关系,他们会说,“他会举手我也会举手”,“昨天她哭了一次又哭了一次”,等等。而对反映事物复杂的逻辑关系的偏正复句,幼儿掌握就比较困难。在偏正复句中,“如果……就……”,“只有……才……”这类偏正复句,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得到,幼儿还比较容易学会,例如“只要我们乖,老师就带我们去玩”,“如果天下雨了,我就好穿新套鞋”等。但是象“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这类反映转折和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幼儿掌握就很困难,要经过专门教育并经常使用,儿童才能逐步学会。

    3.“语言感”初步形成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往。模仿成人说话,自己又反复地实际运用,慢慢就形成了言语习惯。儿童不是从理论上学习语法规律的,成人也没有必要去教幼儿学习语法。但是四岁以后,儿童开始会提出关于语法结构的问题。他们常常注意并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咦!怎么这样说话?”“这么说不对,要这样说……”。儿童不是根据语法规则来判断正确与否,而是觉得某些话听起来不舒服,不符合一般的习惯罢了。这就是说,儿童在言语交际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着对语法关系的意识,而真正学习语法要到入学以后。

    (四)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幼儿由于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对言语的要求也就日益提高。儿童已满足于一般对话式的言语,而要把自己看过、听过的事情,把自己的体验、想法比较连贯地、完整地告诉别人。连贯性言语的特点在于说话有头有尾,前后一贯,使听者不必考虑当时的情景就能领会说话人的意思。这对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因为整个幼儿时期就是从情景性语言向连贯性言语过渡,从对话言语向独白言语过渡,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时期。在正确教育下,到了幼儿晚期,儿童的连贯性言语能够逐渐取得支配地位。

    3-4岁的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一般还很差,表现在他们说话常常是东一句、西一句,不连贯、不完整,带有很浓厚的情绪色彩,伴随很多手势和表情,而且情景性很大。因此,他们说的话别人常常听不懂。假如别人表示听不懂他们的话,他们会感到困惑甚至反感。

    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说各种事情,但常常是断断续续的、不够连贯,只能说出事情的一些片断,并且容易把一些次要的、但是他感兴趣的东西讲得很多,而把一些重要情节遗漏、删减。

    6-7岁的幼儿能够比较系统地叙述。他们不仅比较完整、连贯地说话,而且能大胆、自然、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例如看图讲述,儿童能根据图面上所表示的人物、时间、地点,讲出一个有趣的生动故事。又如节日谈话,儿童能连贯、清楚地把节日里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讲出来。

    幼儿连贯性言语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不过,有时候幼儿讲话是否连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果儿童事先未加考虑,思想准备不够,而所叙述的事件或材料又使他很激动,那么,他的讲述情景性成分就多,语言的连贯性就较差。

    (2)如果成人事先组织儿童看过图片、模型等,或者是叙述儿童十分熟悉的事情或故事,这时儿童连贯性语言的成分就多。

    幼儿如果能够清晰地、完整地、连贯地进行独白,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强独立性,也可为入学学习做好准备。

    (五) 掌握书面言语的可能性

    由于对语言交际的态度积极和口头言语的进一步发展,到幼儿晚期,儿童往往主动要求识字、读书。这时候的幼儿,形象知觉、图象识别能力较强,适当学习书面言语,并不困难,也很有兴趣。但是,幼儿由于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有限,骨胳、肌肉,特别是小肌肉发育尚不成熟,识大量的字,或识较抽象的词,或学习书写,负担较重,意义不大。因此,在幼儿晚期,如有条件,可适当教给幼儿一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常用的、具体的字、词,并以认读为主。在教书面言语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