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邓铁涛:我用三味药,治神经衰弱、胆小!千年智慧谁继承?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0-08-25

老一辈中医人的智慧,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宝藏。

如何继承老中医人的经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通过这个医案,你就知道了,中医的传承,对中医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有一次,我随我老师出门诊。不多时,进来一个中年女性。

她什么毛病呢?胆子特别小,小到怕听见有人敲门!

原来,大概是就诊前半年,她在家里独自一人睡觉。午夜快12点的时候,忽然间门外传来敲门声。

她从梦中惊醒,十分害怕,哆哆嗦嗦在门口,通过窥视镜查看。门外,站着一个男人。

她强鼓起勇气询问对方。这才知道,门外之人是楼下的邻居,夜里饮酒晚归,不小心走错了楼层。

来人在门外道歉、赔礼,下楼去了。但是,这可让门内的女子落下病根。

从那以后,她是一听到敲门声就心惊肉跳。尤其是办公室里头只有她一人的时候,听到敲门声简直不能自已,恨不得躲在桌下。

到最后,就是因为这个病,她无法坚持上班了。

我老师为其诊脉,发现舌红脉细数,神情紧张,其余则基本正常,神智较为清晰,对答如流。

最后,我老师结合其年纪(47岁),诊断为脏躁之症,辩证为心肝血虚、神魂失养。

随后,我老师开了一个配伍。这个配伍,我见了是十分新奇的。这就是——

甘草10克,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面粉,先用少量冷水适量调匀成糊。然后,用甘草和大枣水煎液,趁滚烫之际冲熟服用。

结果,令人想不到的是,该患者用药两剂,害怕敲门这个事儿,就几乎消失了。而且,神情安定、夜寐如常、心情愉快。

我对此觉得十分好奇,问老师其中的缘由。

我老师呢,一摆手,笑答:“跟人学的,跟人学的……”。

跟谁学的呢?跟我国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邓铁涛大师。

我老师说,早年,他知道邓师有一则验案,在业界很有名。说的是,有一个女性,也是处于更年期,胆子特别小,心悸、惊恐,在室内只有她自己的时候,总能看到“异物”。以至于有一天,因为家人出门,她独自一人不敢回家,只好在外头枯坐一夜。邓师就是用上面的配伍为其调治,很快好转。

我老师说,你看,这不都是一样吗?那个是不敢回家,我这个是不敢听人敲门。

随后,我老师跟我讲了这其中的真正原委,让我心服口服、茅塞顿开。

其实啊,像我老师那个病人,属于典型的心肝血虚。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这是标准的舌象和脉象了。心藏神,肝藏魂。心肝血虚,神魂失养,所以六神无主、心慌胆小。西医常把这情形视作“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去补心肝之血。我老师模仿邓师用的配伍,其实就是甘草小麦大枣汤。其中,小麦补心肝之气。大枣和甘草配合,通过健脾养血,滋补心肝之血。这是最简单的总结了。

其实呢,按照邓师对此方的理解,患者的主要舌脉往往还不局限于舌红少苔、脉细数。有些人,舌淡苔白,脉虚缓,也可以用。这里头取的,其实是这个配伍健脾的用途。大枣、甘草,皆能健脾和中。通过健脾,实现宁心安神。因此,它的适应范围远比教科书上写的要大。

总而言之吧,这个甘草小麦大枣汤,通过健脾养血,心肝同补的办法,缓解虚弱型的神经官能症、胆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配伍,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它流传至今,快2000年了。由上古医圣,到国医大师,再到我老师,再到我,你看,这是多么绵长的传承之路啊。中医这门学问,就是以这样的传承为依托,经过千年历史而发展下来,的确是不容易啊。

可问题是,再往下呢?再往下,谁愿意继承这套学问呢?

是不是《金匮要略》里头的老方子,只能被束之高阁,蒙尘于当代,最终成为遥不可及的古老传说?

我看,有这样的危险。所以,我心急如焚。

正因如此,我把这经验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我坚信,在我的读者里,一定有很多坚定的中华文化的捍卫者。有你们在,我相信,我的文说不会白写。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邓铁涛 金匮要略 中医 配伍 老中医 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