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沂蒙老区小山村的脱贫路:村集体成立服务公司,村民房屋、土地入股分红,国家拨款3个亿!

 庄主帮 2020-08-25

朱家林,一个沂蒙山区深处的小山村。原本有130余户的人家,可早在2015年,就已是一半房屋无人居住。年轻人多在外发展,村内只留下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

房久无人住,家园变荒山。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的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就有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

同样,这个沂蒙小山村,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田园将芜,人归何处?

而这一切,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下达和一位女设计师的到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01

朱家林村的脱贫路

原本,村里有130户人家,合计352人。但常年在家的总人口数只有103人,有劳动能力的38人,无劳动能力的65人。全村共140套房子,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子就有67套,是典型的空心村。

村里有耕地460亩,荒山1000亩。在未被开发前,村里人以种植花生、玉米、红薯等,传统的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的时候,村集体收入还不足2万元。

到了2015年,国家发起脱贫攻坚战,很多地方都要摘掉贫困的帽子。而沂南西部山区,被划为临沂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区。

 

朱家林是幸运的,设计师宋娜受沂南县政府的委托,开始规划乡村特色旅游,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满是石墙、石屋的落后村子。很多老人住的房子,屋顶漏了,就用一块塑料糊上,然后再盖上玉米秸什么的,凑合着住。

然而,就这么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村子,却让设计师宋娜看到了一个,特色鲜明、结构完整、有修复价值的古村落。成为沂南乡村特色旅游首个启动项目。由此,还带动了周边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大组,总计16000人的就业致富。

听村里的老人说,2015年的冬天,一群年轻人来到了村子。他们在这里住下来,和村民一起生活,帮助村庄,重新恢复活力。后来,政府也来了,更多年轻人也来了,他们为村里治水种树,建桥铺路,修缮房屋。


02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就是要将农村的资源、产业通过企业的带动,农村的参与,政府的督导共享发展成果。让企业实现盈利,老百姓实现致富。可现实中,总有些企业打着乡村建设的幌子,让村里的人搬迁,来土地挪为他用,苦了村里的人。

而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正是将村民纳入整个乡旅的体系里,来和村民共同建设,深得民心。

政府、带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多方参与,政府负责主导和监督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企业负责投资经营和产业运营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村集体和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经营、园区务工、房屋租赁、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多途径获得收益。

以土地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方式参与进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营。

国家真正发展乡村,应该是希望带动农村的发展,解决“三农”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有了这个认知后,如何去更好的融入到乡建,进而从中来平衡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关系时,才能拿捏分寸。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设从一开始就立足突出当地特色,体现风土人情,结合项目区的山、水、林、田、路、湖的自然空间,按照“产业、生活、景观、休闲、服务”五大功能分区来设计的。做出了“1核(2辅)2带5区”的整体规划。

1核(2辅)朱家林创意小镇动力核(“2辅”是石旺庄省委党校岸堤校区、柿子岭乡伴理想村)

2带:小米杂粮产业带、高效经济林果带

5区:创意农业区、田园社区、电商物流区、滨水度假区、山地运动区


综合体的规划主要突出“文创+ 旅游+生态建筑”的深度融合,以文创产业活化乡村,重点打造以生态建筑、乡土文创、朴门农业、青创众筹、创意策划等永续环保项目为核心的青年创客中心、乡村美学馆、沂蒙生态建筑实验基地等工程。

比如:原筑创意工作室,是将以美学馆为核心的散落的空闲民居,改造为环境设计与文化创意相关工作室,为乡村建设引进创意人才。

而乡村生活美学馆,主要用于展示朱家林所倡导的衣、食、住、行,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用品和文创产品。意在挖掘乡村生态资源和民俗资源,引导乡村美学经济。

此外,乡村创意工坊民艺体验、伴手礼、朴门农业示范、休闲养老、健康饮食、艺术展览、田园婚礼等特色产品,更是让很多年轻人激起了返乡创业的动力。


03

村集体的重要角色

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中,村集体成立了沂南县朱家林民俗旅游服务有限服务公司,以村里那些空着的老破房和土地入股到开发运营企业山东省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土地流转和建设、种植、物业等配套服务。

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连片治理扩大用地面积,增加集体收入16万元;在为旅游开发公司提供劳务服务中提取5%的管理费,用于集体积累;村集体还享受开发运营企业燕筑旅游开发公司整体运营中30%的股份分红。

 

股份分红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所得收益的60%用于全体村民利润分红,对贫困户、无劳动能力、年老体弱人员从集体收入中实行兜底保障。

村民在综合体共建中,也通过土地房屋租赁、股份分红、务工、自主经营等多种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如今的朱家林村,早已不是之前的摇摇欲坠的石头墙、扬灰漫天、破烂不堪。重新垒过的石墙、青石板的小路、满院的绿藤、大大的景观窗、次序井然的田舍,美丽乡村大概就是如此吧。


04

有产业,才有出路

这样的项目能平稳落地,朱家林村的人们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政府牵头和财政补助,以及开发企业的资本投入。

在整个项目中,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1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0.9亿元,银行融资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多亿元。

目前,朱家林项目区内,已有合作社31家、龙头企业3家、专业大户8家、家庭农场7家,吸引30多家公司和研究机构落户。

村里的人们也从单一的种植发展到了农产品加工服务、工艺品加工销售、配套公共服务,采摘、餐饮、娱乐也搞得风生水起。

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朱家林的繁荣。2017年接待参观考察、休闲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全村也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脱贫。现在,村里人人有活干,平均收入10000元以上;集体收入也实现了从零到50万元以上的历史突破。

— 线上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