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乡村——正在进入旅居时代!

 庄主帮 2020-08-25

中国乡村,一个看似脏乱差的空心村正在回归美丽田园。

未来的乡村正印证陶渊明《归园田居》里对耕读生活的最真切的描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然而乡村要回归田园,进入旅居时代。还需经历乡村资源的要素变革,通过聚人、聚钱、聚地来盘活现有的乡村资源。


01

第一个要素:

一方面,中国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飙升至2018年的近60%,城市人口愈发稠密。城市人向往田园生活的理念也逐步的扩散开来。从最早的租售大棚房满足城里人田园生活,到现在的乡村民宿。无一不在告诉市场,到乡村里有一个小院子,度假、养老、发呆,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当下的宁静。

而乡村振兴也真正的离不开城里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乡村需要他们来投资创业——生产,更重要的在于需要他们来消费——生活,归根结底,城里人换一种环境到乡下小住、旅居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动力源。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从1995年的最高峰8.6亿,下降到2018年的5.6亿整整减少了3亿人。3亿人离开农村的现状,不觉让农村人口愈发凋零!

 2018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 (区、市) 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全国共调研了1103个村。受访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 占40.0%;其次是“产业兴旺”, 占22.7%;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分别占17.6%、13.8%和5.4%。

同时有52.3%认为,人才是乡村振兴是最急需解决问题之一。

要想解决人的问题?除了国家大力支持人才振兴战略以外,为了乡村产业发展需要,进城人员返乡创业和乡村发展新居民的迁入。

然而,目前返乡创业仍然存在政策扶持实际落地问题,许多人都被土地红线、大棚房带来的损害给吓怕了,不敢盲目再投。乡村产业少了投资、少了产业,毫无疑问就会减少老百姓的收入,以前还可以就近找个农业基地上班,现如今不少包地的企业退耕了,现在估计也就只能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了,在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更多的思考投资者的安全性及老百姓就业的稳定性。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乡村,乡村的招商引资才会成为一个现实。

而新居民的迁入,已经成为许多乡村发展的必要,这些新居民并不是城里的游客,而是举家迁入乡村;带着自己的事业、梦想、技能、创意,给乡村增添不一样的活力。把原本城市的生活态度带到乡村,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的同时,同乡村一起发展。

在这一点上,四川的明月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搭台,轻投资撬动上亿的项目不说,还吸引100多个新村民来这里居住、创业,4年时间引入40多个项目进村,把村民的宅基地变成了艺术空间和民宿,还把本地的返乡青年也吸引了回来上班,通过引进雷竹产业(让农业变景观),让村民增收、脱贫,通过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成为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Δ明月村的新村民

Δ明月村承载的项目(一)

Δ明月村承载的项目(二)


02

第二个要素:

同样,在2018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 (区、市) 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中显示,乡村振兴最急需解决的是资金问题。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一些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制约农村地区发展。而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路上,资金回流乡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一方面国家,将在5年内筹集7万亿来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这里边除了国家财政的直接投入以外,更多的是靠乡村自己“造血”。由此,农村金融、社会企业参与、新乡贤的加入也是不可小觑的资金来源。

这时候,可能大脑仍会浮现一个反问?乡村到底是什么吸引你到这里来投资的?

近年来,欧美甚至韩日国家的游客,专往中国最偏僻、最封闭的地方拍跑,甚至一头扎进我国一些几乎没有怎么开发、还处于原生状态的乡村,而非那些已经开发成熟的景区。他们所追逐的就是迥异于城市环境的生态和生活,所体验的是中国5000年的文明和文化。

因为,中国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有文化、有历史、有家族、有独特的生活方式,离开乡村无法解读中华文明。中国乡村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人类,那是我们生活的净土,我们灵魂最后的栖息地,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个理由貌似有点高大上了,我们来看一个精品案例。

在北京延庆区刘斌堡乡的小观头村,为了盘活村内的闲置房屋,村里同隐居乡里合作,2017年10月,村里向延庆区申请了70多万的扶植低收入村的基金,将两个闲置农房改为民宿,并取名为“先生的院子”2017年9月底开始动工,11月完工,12月测试,2017年12月31日如期开放,闲置的房屋摇身一变,成为带领全村致富的“金屋”。

Δ改造前

Δ改造后

随后,村委会在村中成立了“小观头旅游合作社”,并以合作社名义向农商银行贷款150万元,采取“合作社+村民+社会运营公司”的运营模式发展,目前“先生的院子”民宿平均入住率在60%-70%,去年(2018年)12月,两套村集体闲置农宅改造的院子赚的钱,向全村分红,低收入农户每人分红750元,普通村民每人分红650元。新增的院子,一处院子一年可以赚10万元,12个院子每年能为村里带来100多万元的可观收入。

Δ合作社分红现场

不断的摸索,也让这种村域共建的乡村项目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原乡产业融合的开发思路让更多业内人士研究学习。如何挖掘城里人来农村的价值,如何寻找到与村集体的合作莫斯、如何引流/激活乡村的活力,实现三产融合?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做到如此好的结果,但发展路上总有学习、探索共建的价值!


03

第三个要素:地

在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的同时,我们究竟会成为先驱还是先烈。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一些农旅项目,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先烈,他们不是被市场竞争和经营不下去而死掉,而是在土地浪潮里被政策击垮了。

要想成为土地红利的先驱者,还需具备哪些因素,才能让自己的项目真正迎接乡村旅居时代的到来?

一、避免拿地三错误

①——无址可选也要

返乡情节让自己深陷土地开发的问题,一般情况,自己家乡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作为开发者,经常会无址可选也要选。可想而知效果会是多么的惨。

②——有地就先拿下再说

许多老板拿地比较心切,看着土地只有几十元一亩,就拼命的承包下来,其实他也没有做好充分的休闲农业规划,只觉得这里依山傍水挺好,到手之后再去为它量身定做合适的衣服。至于效果如何,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做好了是一块肥肉,做不好只会成为烫手的山芋。

③——跟着感觉走

拿完地跟着感觉走,在自己还没做好万全的投资计划时,就开始动工,把原本的小土坡推平、把池塘填平、把地上种上果树,问自己为何要这样干?回答说:总不能让地空着吧。

而做过农业的都清楚,这样干农业,只有赔死。

二、开发、利用土地,避免再次踏入雷区

根据项目特性和规划用途,合理选择土地性质,减少开发成本。

①传统农业:种植、养殖、果园、茶园等,可以用农用地或者少量的配套用地

②民俗类乡村旅游:就需要农用地、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民俗设施用地、游乐用地、停车场、乡村居住用地、餐饮用地等。

③田园综合体:更多的是农业用地,但又不同于传统农业,需要配套少量建设用地,需要综合理解和集成应用土地政策。

许多庄主帮的粉丝都以农旅项目为主,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业态引入,都会涉及到详细模块的土地利用布局。

比如,我们项目的种植区,可以承包经营或流转土地;萌宠动物园,就得是非永久基本农田用地,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户外的一些娱乐设施,不要硬化地面、可移动的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草坪,农用地或者设施农用地;停车场,硬化的原则上办理建设用地手续,不硬化的可以考虑配套设施中的晾晒场等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不硬化且季节性的,按照原用途管理。

三、设计项目时,多考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无论是现在的土地治理还是精准扶贫,都在为乡村振兴提前铺路,许多村也在陆续做乡村规划,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和报规。一直到2050年,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期间自然会给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土地留出投资空间,在迎接乡村旅居时代来临前,你需要的本领是如何让自己的项目与乡村结合发展,成为乡村综合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农旅项目,一定是未来乡村旅居时代的重要推手。有谁会说,这不是一种温情的生活感受呢?在乡村栅栏上爬满牵牛花的农家小院里,懒坐在带着苔痕的石桌旁,小狗小猫环伺周围,干柴和铁锅烹制的香椿炒鸡蛋、用带着老茧的双手捧上。这种亲情化的服务和生活化的体验,体现了顾客从旅游到旅居,从大众到小众的回归。

关于乡村与业态融合发展,你还有哪些思考和想法,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近期培训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