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阳多门阀,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详解

 思明居士 2020-08-25

濮阳古称帝丘,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北而得名。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濮阳属东郡,后郡治移至濮阳。

濮阳多门阀,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详解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

入宋以后,濮阳属唐河北路为澶州澶渊郡镇宁军节度,俗称澶渊。

濮阳位于黄河下游,地势较为平坦,自古以来就是先民的繁衍中心之地,孕育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濮阳黄氏: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初,祝融之子陆终的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子孙氏,称黄姓,尊陆终为得姓始祖。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氏的主要郡望为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黄氏的主要堂号有山谷堂、江夏堂、宽和堂、紫云堂、孝友堂、四士堂、濮阳堂、会稽堂等。

濮阳袁氏:袁姓主要出自妫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始祖是袁涛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河南、江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袁氏后裔因仕途、避难等原因形成众多支系,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及江南的许多地方,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成为当时望族,主要郡望有陈郡、汝南郡、河南郡、彭城郡、东光县、京兆郡、华阴县、太原郡、濮阳郡、陈留郡、襄阳郡、宜春县。袁氏的主要堂号有卧雪堂、守正堂、弗过堂、陈郡堂、汝南堂、三公堂、彭城堂、陈留堂、濮阳堂、怀楚堂、维则堂、介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

濮阳多门阀,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详解

濮阳爰氏:陈胡公妫满的后裔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其先本与陈同姓,爰诸生,爰涛涂,因而命氏,其后或为辕氏,又作袁氏,都是一族,望出濮阳。

濮阳濮氏:濮姓来源有二,其一源于卫康叔后裔,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康叔的后代,被封于戚城的濮水,在今河南濮阳,其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濮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濮,世代相传至今。其二源于舜帝的后裔,因居住于濮水,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氏,称为濮姓。

濮氏的主要郡望为安陆郡、鲁郡、濮阳郡、博陵郡、平陵郡、无锡县、广平郡。濮氏的主要堂号有安陆堂、广平堂、平陵堂、博陵堂、无锡堂、鲁郡堂、濮阳堂、尚忠堂、青云堂等。其中濮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帝丘堂、轩都堂、东郡堂。

濮阳徐氏:徐姓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其中江西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

徐氏的主要郡望为东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琅邪郡。徐氏的主要堂号为建榻堂、麦饭堂、东海堂、敦睦堂、南陵堂、濮阳堂、中山堂等。

濮阳多门阀,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详解

濮阳澹台氏:澹台姓源流单纯,源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灭明,字子羽,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奉澹台灭明为得姓始祖。

澹台氏的主要郡望为太原郡和濮阳郡。澹台氏的主要堂号有太原堂、濮阳堂、毁璧堂、斩蛟堂。

濮阳宣氏:宣氏是典型的汉族姓氏,但属于多源流姓氏群体,起源有三。其一宣姓来自周厉王的儿子姬静的谥号;其二宣姓来自宋国国君的赐号;其三宣姓来自春秋时期的孙叔孙侨如的谥号。姬姓宣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宣王姬静为得姓始祖,子姓宣氏族人大多尊奉宋宣公子力为得姓始祖。

宣氏的主要郡望为东郡、濮阳郡、始平郡、宣城郡。宣氏的主要堂号有始平堂、东郡堂、濮阳堂、宣城堂。

濮阳杜氏:杜姓是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其来源有杜康、姜姓、祁姓和外姓的改姓等多种说法,尊杜伯或者杜康为得姓始祖。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汉阳郡、南阳郡。杜姓堂号主要有京兆堂、襄阳堂、濮阳堂、汉阳堂、南阳堂、诗圣堂、永言堂、振德堂等。

濮阳多门阀,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详解

濮阳吴氏:吴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发源于江苏无锡。姬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遵从父愿,让位于三弟季历,去南方建立了吴国,在今江苏无锡市梅村,其后裔子孙以国为姓,即吴姓,尊太伯为始祖,仲雍为传代始祖。现代吴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等省。

吴姓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八个。吴姓的主要堂号有延陵堂、至德堂、种德堂、世德堂、仁德堂、怡德堂、尚德堂、源德堂、树德堂、德礼堂、三让堂、渤海堂、让德堂、种德堂、世德堂、仁德堂、至德堂、秀聚堂、忠义堂等。

濮阳籍氏:春秋时,晋国有籍氏之官,掌管保存国家的典籍,晋大夫伯厣即任此官,其后代即以籍为氏,属于以官为氏。籍氏后人奉伯厣为籍姓的得姓始祖。籍氏的主要郡望有广平郡、濮阳郡。籍氏的主要堂号为广平堂、濮阳堂。

濮阳弓氏:春秋时,鲁国有个公族叫婴齐,字叔弓,是鲁国的大夫。他的后代有用他的字弓作为姓氏的,称为弓氏,人奉叔弓为弓姓的得姓始祖。弓氏的主要郡望为太原郡、濮阳郡。弓氏的主要堂号为光禄堂、太原堂、濮阳堂。

濮阳多门阀,濮阳的十一大名门望族详解

隋唐以前,以家族为基础而盘踞于地方的门阀士族,很快就垄断了荐举权,他们只论门阀家世,不论才行人品。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衣冠子弟,即便无才无德,也总被列为上品优先入仕,得授清贵之职,而出身孤寒的庶族子弟,即便才德超群,也被列为下品,即使入仕,也只可能就任士族所不屑的卑微之职,以致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随着唐末动乱,五代十国重武之风盛行,以及科举制的兴起,门阀士族的根基被打断,再也无法垄断仕途,逐渐地衰落了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