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边湾心理:拿什么来面对你的缺失感

 井边湾心理咨询 2020-08-25

井边湾心理:拿什么来面对你的缺失感

井边湾心理发现:在每个人每天与其他人的相处当中,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关系。

关系有很多种,朋友关系,家人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同伴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其中可以被定义成依恋关系的,一个是亲子关系,一个是亲密关系。这两种关系,一个发生在了你的前半生,一个关系到你的后半生。

但凡是依恋,必然包含了依赖和需要,而依赖和需要时时刻刻是和缺失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亲子关系,或者说是母婴关系,克莱因,温尼科特等心理学家都强调了,对于婴儿的需要,母亲(或者养育人)的及时而又恰当的回应起到关键的满足作用。这是井边湾心理想要告诉给大家的

爱情5

因此亲子关系是,孩子的需要在前,养育人提供的满足在后,从而出现的孩子依恋养育人的关系。而当孩子已经顺利长大成人,拥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且在心智上也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他们获得了独立。井边湾心理了解到他们独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需要,由自己来满足。到这时,亲子关系的依恋会变得更为平淡,个体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7d0fb35eeee2d7cc3d9ba284f2e2fc5

假若此时个体开始建立了一段亲密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重新依恋的过程,而这过程必然会出现的命题是,缺失感的再现。这也是为什么在浪漫的爱情里,我们会发现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是如此的想念。井边湾心理希望大家再被需要可以及时的被满足,我们的渴望可以第一时间被看到。

当我们回过头的时候,发现已经离不开这个人了,一旦离开了对方,就会感到莫名的失落和惆怅。井边湾心理发现爱人的缺席往往会唤起我们最原始的缺失的感受,极端一点的情况是,曾经被父母抛下的个体,在爱人缺席时,会被重新唤起被抛弃的恐惧,被抛弃是缺失感无法被满足的最绝望的处境。

假若两个人互相依恋了,他们必然将一部分的需求交由了对方来满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共生的状态。但总有一些时候,井边湾心理明白大家会有自己的局限,无法及时恰当的回应我们的需求。比如当我们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时候,爱人不在身旁,无法及时给到回应,这时我们会面临一个缺失无法被满足的状态。

爱情1

然而,缺失感实在太难忍受了,面对缺失感,我们会做好多的事情尝试去填补它,比如疯狂的购物、通宵达旦的游戏、不分昼夜的工作,或者寻求其他关系等等。而有人甚至为了回避缺失感,选择了切断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宁愿选择分手,也无法开口说出我需要你四个字,因为一旦说出了“我需要你”,即是承认了自己是一个有缺失的人,而有缺失,有时带来的感受,未必是被满足的愉悦感,井边湾心理想要大家同时被唤起的,也有可能是不被满足的难受的感觉。

有些人回避缺失感的方式,是将自己的缺失感投射给对方,比如热恋中的爱人互相的嫉妒,幻想对方的缺失感被其他人满足了,从而创造出了一个第三者去切断关系。但实质上,井边湾心理发现你们想要切断关系的是自己,因为缺失感实在太难以忍受了,切断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是恢复到了完整的独立的自己的状态,那时的我们,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是可以回应自己的缺失的。

那么,真的是因为依恋关系,引起的缺失的难受吗?实则不然。

爱情9

对于井边湾心理来说:依恋关系必然会涉及缺失感的存在,而缺失感却不一定非要通过切断依恋关系来解决。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伴侣无法回应我们的缺失感时,我们如何去处理这被满足的期待。既然是期待,必然会有落空的风险,而落空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期待死亡的时候,这个过程,需要哀悼。于是我们会难过,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自我满足的能力,在难过了之后,哀悼结束,我们依然可以想想其他办法,满足自己。当然这个满足,需要找准,你究竟缺失了什么。

最后井边湾心理秀昂要告诉大家:关系,不仅包括期待的死亡,同时还包括了期待的满足,如果仅仅因为偶尔期待的死亡,而切断了所有的期待被满足的机会,那岂不是很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