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素书》,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张良大多数人就耳熟能详了。相传,张良曾作为韩国贵族刺杀秦始皇,未果,后逃至下邳。在一桥边,偶遇一老人,通过对他的一番考验,认为“孺子可教也”,遂授其一卷帛书,叮嘱其“读书可为帝王师矣”。这卷书即《素书》,这位老人便是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此后这人老人虽再没有出现过,但《素书》博大精深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智慧却彻底改变了张良。由一介莽夫成长为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 《素书》原始章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可以说道、德、仁、义、礼这五者大致上囊括了中华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而人生的所有内容,基本上也囊括在这五个字里面。这五者就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礼记·大学》中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当然。事实上,成功的总是少,失败的总是多,于是传统文化中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来影响始终不衰。但是无论那一种,道、德、仁、义、礼都是在立身成名、修身养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从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所以我认为《素书》通篇都没有脱离生活,熟读之可明辨是非、修身养性、齐家不为过也! |
|
来自: 新用户07039177 > 《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