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楼文苑品诗阁】总(2525)期【散文】专辑

 新用户6499dlrk 2020-08-25

西楼为您导读

追梦  塞外蜀燕   李乐璠  叶李芬芳


寄天堂的一封信

文/塞外蜀燕

          今天寒食节,天灰蒙蒙的,路上行人脚步匆匆,我的心情沉重。婆家这里有个风俗,今天要上坟。儿子在学校,老公工作忙,所以我家今年不能给公婆上坟了。心里特别愧疚……

         好想二位老人,泪水像断线的珠子,又不由人的嘀嗒。想起刚来塞外那几年,懵懂冲动,成天和老公拌嘴,打架。公公总是责怪儿子,护着我,其实,生活中哪有处处都是自己对,后来真的懂得那是公婆怕我远在他乡委屈,故意宠着我。每每有顺口的,稀罕的,总是留给我。说我一个人离开父母那么远,不容易,他们不对我好谁对我好。

          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怀孕生女儿那时,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公公进县城回来偷偷买的鱼,说什么怀孕吃鱼孩子聪明,那时鱼好贵,家里除了过年是不会买的,炖出就给小叔子小,吃了个鱼尾巴,剩下让我吃,吃剩下的留着第二天吃,家里人就用鱼汤泡饭。每次想到这些事,我都会泪湿眼眶。

         还有刻骨铭心的一次教训,此时提起都心颤。我们这里那几年时兴“色子宝”123456你随便压,他随便摇,押中赔钱,没中就输。我一度迷恋上了,记得那年是春天,庄稼人一年的收获都在秋天,春天家家都没有多少余润,我居然在村里唱大戏的会场压宝把开春种地的化肥钱都输了,老公知道了,追着在村子里打我,公婆知道了,给我作主,说什么去财免灾。我听了都哭笑不得。婆婆拿出家里仅剩的五百块钱给我,说别吵别打了,你们买肥种地吧。我们今年不上肥了。他们就是这样宠着护着,爱着我。

        可惜今天,他们都离开了我,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我看不着,摸不着。每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我好想他们,虽不是亲生,却胜血肉。虽我是父母养大,可太早离开父母嫁人了,太多的人生出事,面对太多的生活坎坷,是他们陪我一路走来,除了感激,我不知道能说啥。

        每逢清明,中元,过年,都是我心情最不好的时候,远离父母还永失亲人。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愿二老在天堂安好。

   泪水滂沱,难再执笔……

     作者简介:笔名塞外蜀燕,真名马燕,祖籍四川,现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自幼喜欢文学,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文字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也喜欢用文字交天下喜欢文字的朋友们,用文字向老天的不公做呐喊!

           爷爷和火车                         

/李乐璠

    少时第一次坐火车,是爷爷带着我去罗平。绿皮火车那时还算干净,也不拥挤。兴许是路途不远,也也许是那时坐火车还没有现在大众。车内的桌椅摆设大体和现在一样,只不过感觉所有都是新的,带着刚安装完的味道。我兴奋的在车上跑着,一会儿试图打开窗户,一会儿在火车钻山洞的时候,提前走到两车厢连接处感受猝不及防的风速。爷爷就在座位上坐着,不站起来,寻找着我,就一再叮嘱我跑慢一点儿。我听到他的话,但是跑得却更快,仿佛故意要让他找不到我了。

  那时的时光多好啊,我的记忆有不舍得却不得不忘却的部分,但和爷爷第一次的火车之旅,也恰好就是那万千故事中小小的一件,也必然的忘却了太多细节。

  是的,回头一想,爷爷离开我们六年之久了,从此我再也没有感受过那时那样的爱了。

   作者简介:李乐璠,女,30岁。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初中语文老师,爱好写作,曾在省内外书刊杂志发表过诗歌小说等。积累文学作品达二十多万字,大学开设青春文学社,参赛作品拿到过全国一等奖。被评为最有创造力的写作者。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小众又大众,直击心灵,触碰生活最温柔的触角,窥视人生最敏感的智慧。

摘花生

文/叶李芬芳

   国庆节放假,我和孩子回到乡下。

   故乡的清晨,空气特别清新,吸一口都沁人心脾!

院内成群的麻雀喳喳喳------喳喳喳---快快乐乐在苍绿色的树叶间赶着早集,热热闹闹找着需要的东西。芦花公鸡站在院墙上,昂着脖子,面向东方喔喔鸣啼。太阳照得它身上的羽毛闪闪发光。

   斑鸠在院外大树上咕咕咕-----咕咕咕------不知疲倦地地歌唱。歌声嘹亮和鸡鸣相应和。远处的村庄掩映在乳白的雾中,隐隐约约可见,像藏在仙境中一般。天蓝得像洁净的丝绸,扯一块做风衣,一定非常漂亮。飘逸的白云在蓝天中不停变换花样。母亲给我找一件厚毛衣穿上,也不觉得热。一家人坐在大院里,围着花生垛摘花生。

   母亲坐在我的左边,我们中间放一个白蜡条编的大笆篮。父亲坐在我的右边。儿子坐在姥爷的右边。他们中间也放一个白蜡条编的大笆篮。摘的花生都放在笆篮里。偎依在父母身边摘花生,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摘着看见又白又胖的花生,总忍不住剥开花生皮,把红红的花生胖子放到嘴里,越嚼越香,越吃越想吃。摘着吃着,吃着摘着。

   母亲一把一把地摘,摘得又快又干净,不带花生箭子。父亲摘得也快,却没有母亲摘得干净,他总带花生箭子。“花生箭子压不住秤,带着不好看,卖花生时可能会压价钱。”母亲对父亲说。我只顾一把一把摘大花生,小花生丢在了秧子上。母亲看见了说:“小花生也是花生,有籽,多了也压称,扔掉多可惜。干活可不能毛糙。”我的儿子一开始一个一个地摘,他发现自己摘得最慢,也学着姥爷的样子一把一把地摘,不过总带花生箭子。

   不知不觉,太阳爬上大树梢。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院。父亲催母亲去做饭。我说:“摘花生还能饿着?”“可不。”父亲开始讲故事:“从前,我们村有个书生,他小时候家境很好,父亲只让他读五经四书,一直读好多年,从来不让他踩地边,干农活。后来他成了家,家境渐渐不好。有一次父亲让他出门卖花生,他身上带的盘缠花完了,花生仍没有卖掉一点。回家的路上,饿得直不起腰。有人问他,你不能吃花生?他说不知道花生还能当饭。”母亲说:“花生可是好东西,长寿果,不热不凉,坐月子的妇女吃了都没有事。没有奶水的婴儿,花生打成汁也能喂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好好摘,今天我给你们做花生丸子吃!”“宁陵县是长寿乡,有人化验是因为我们这儿的农产品含硒高,是这样吗?”我问父亲。“也许有这个原因。不过我们这儿工业少,污染小,人比较穷,大鸡大鱼吃得少,素食吃得多,是真的。”父亲总结我们长寿乡长寿的原因竟是这些,有道理,不过也不全面。

   中午,花生秧焦,摘着一不小心能划破手指。而晚上下露水了,花生秧潮乎乎的,不扎手。花生依然干蹦蹦的。

   夕阳染红天际,夜幕徐徐降临。湛蓝的夜幕上跳出一群繁星,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看着我们摘花生。月亮却不见踪影。父亲从屋里扯出一个灯泡,灯泡挂在一根长棍上,长棍竖在花生垛旁。蟋蟀在墙根不知疲倦地低吟浅唱。斑鸠、麻雀、院内的鸡鹅都静静地进入梦乡。虎皮狗闭着眼睛卧在我们身旁。晚上比白天出活。

   不大会功夫,两人就能摘满满一篮花生。摘好的花生倒在屋内,堆成白亮亮的花生山。金山银山,不如花生山。花生晒干,脱壳,可以榨油,我的父母每年种的花生卖一部分,送人一部分,然后就是榨油,榨的油亲人分着吃。“赶紧摘完,现在家里地里老鼠都多。养鸡专业户秦仓库昨夜药死一编织袋老鼠。”弟弟说鼠。鼠到。

   一只大老鼠掐脚捏手,像一只肥猫在花生垛黑影处瞪着贼溜溜眼睛,窥视着花生,我看见了,朝它飞过去一块砖头,竟没有打中。老鼠胆量也真大,一会功夫又出来了,都说胆小如鼠,其实低估了老鼠。我家虎皮狗看见了那只硕鼠,一跃而起,但没有老鼠跑得快,可惜那只大老鼠还是跑掉了。一只刺猬不知从哪儿跑出来,在大院里悠闲地散步,虎皮狗对着它汪汪汪直叫,刺猬一点也不害怕。

   国庆节最幸福的事,不是出外旅游,而是带着孩子在乡下父母身边摘花生。

    作者简介:叶小平,原名:叶俊萍,笔名:叶李芬芳,河南省宁陵县程楼乡沟厢西村人,河南华成毛纺有限公司上班,商丘市楹联诗词协会会员,梁园区作协会会员,热爱读书,喜欢写文章,作品发表在《梁园报》、《商都诗刊》、《南湖诗刊》、《豫苑文风》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