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轩夜读」读《颜梅华口述历史》之一

 梅轩画舫 2020-08-26

颜梅华口述历史

颜梅华口述

陈祖恩撰稿

上海书店出版社

154页

38元

1、古人学书法有这样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致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中楷因为能大能小,写好了再写别的就容易了,写大了就是大楷,写小了就是小楷。

小楷是以前日用生活必需的书法 ,写小楷用处最大,一般读书人也都善于写小楷。(004)

2、当时我学绘画走的是两条线,一条是在电影公司里学美工画布景,一条是学连环画。我小时候喜欢看连环画,有人给我介绍画老连环画的陈光镒,他是南京人,后来举家搬来上海,离我家很近。他曾拜名画家徐咏青为师,正式走上连环画创作之路。他的作品因诙谐有趣,引人发噱,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为上海连环画的“四大名旦”之一。我拜他做老师,半师半友,也帮助他做些辅助工作。例如,他画人物时打铅笔稿,我帮他勾墨线条身上的衣花、背景等,这项工作我做了好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连环画的基本功。后来我画技成熟了,也会画人物了,就自己单独进行创作了。(009)

3、1946年下半年开始接触连环画的工作,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旧社会这段时间内,我花了三年不到一点的时间,主要是画武侠小说。那时书摊上有不少武侠小说,如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朱贞木的《虎啸龙吟》等,我晚上看书,白天画。有时根据小说的内容自己再改编一下。比如《十二金钱镖》,已经被别人画过了,我再重复画没意思,就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再创作。

在旧社会想通过画连环画成名,一定要研究发行数量。读者多,买你书的人多,生意好,你名望就上去了。销量好,老板自然会将你的稿费涨上去。销量好,找你画画的老板也就多了。旧社会里虽然物价飞涨,但是稿费也随着一起涨上去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009)

4、我回忆小时候看连环画,当时连环画品种也不多。我记得当时看的是《薛仁贵征东》,后来形成连环画早期的四大名旦和后期的四小名旦。四大名旦是抗日战争后期形成的,沈曼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其中,沈曼云销量最好,画也画得比较好,他的成功主要靠武侠小说,他想象力最好,文化水平最高,大概有高中水平,所以他编画的连环画题目多,接触的范围广。

连环画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京剧造型,另一个是历史故事。......沈曼云精通历史,善于学习,编的故事内容最丰富,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陈光镒以滑稽为主题,力求诙谐有趣,取得成功。赵宏本主要画武侠,......钱笑呆善画仕女,以古装仕女故事连环画为主,他的画格调最低,有点低级色情故事,取材旧小说,代表作是《玉堂春》、《青楼恋》等。四大名旦的连环画,到最后一个阶段,只有三个人卖座最好,钱笑呆落伍了,后来就变成三大亨了。

所谓连环画的四小名旦是抗日战争以后形成的,即本人、严绍唐、赵三岛、笔如花(原名盛焕文)等四人。严绍唐是苏州人,学徒出身,擅长于画历史题材的连环画,人物线条行笔快,节奏少,画风古朴而平实。......连环画是有分工的,分为画人物和画布景的。画人物的名家专门画人,还有一些专门给名家配景,这样的人也有很多。(026)

5、解放前的连环画画家是靠稿费生存的。当时的价钱是一张两个版面,一块银元。有的好手一天能画近十张,十块银元,一个月近三百银元的收入。这可不是一笔小收入,当时一般人的月收入只有十块银元,因此连环画名家的生活水平都挺高的。

......

以前有个大名家,叫周云舫,也是苏州人,绝对聪明,十五岁开始画连环画,著名的是《封神榜》,可惜画到二十九岁就死了。他没有经过素描教育,但画出的东西形象很准确,能处理好画面透视关系,虽不用复线,也能分出明暗关系,物象造型准确生动,真实感强,被连环画界誉为“全才画家”。十九岁时画的《封神榜》,风行一时。可惜吃白粉,没等到解放就已经过世了。(027——028)

6、颜梅华对自己的连环画老师陈光镒评价不高,甚至颇有微词。他写道:连环画界中最愚蠢,最吝啬的是陈光镒,这个人挣了一世好钱,他是没有过节休息的,天天画,除了偶尔看看电影,出去拿拿稿费,其他时间就是趴在台面上画画,日画夜画。但是他为人吝啬,视钱如命,房子住得很简陋局促,不肯改善。我最初是向他学的,也给他打工。他说,自己最喜欢钱。钱多到了写字台第一个抽屉里都是放钱的,小钱放在外面,大钱放在里面。从前红纸头钱印的十元是看不到的,而他整刀整刀地放在里面。这个人蠢到什么程度?他半世的钱都被币值毁了,后来钱不值钱了,一抽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当他知道币值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所有我接触过的画家中,他是最愚蠢的。虽然后来也买点黄金,但已经来不及了。十年的辛苦劳动,八年都被贬值掉了。他吝啬到从来不添件新衣服,一双皮鞋,中间断了也不换,走起路来踢踏踢踏的。我们劝他改善改善生活,但这个习性改不了,他一分钱都不肯用。钱放在抽屉里,空下来就看看,以此为满足。这样的人是不太有的,真是一个葛朗台。(028——029)

梅轩想,颜梅华为什么会如此刻薄地讥讽老师的吝啬和愚蠢呢?很可能在老师兼老板陈光镒手下学习和打工时,受到的剥削和伤害太重,才导致对陈光镒始终耿耿于怀。这让人不由会想到郭德刚与徒弟曹云金的反目成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