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赢了?——“放弃比坚持更难”

 德培论道 2020-08-26

吃瓜群众搬好板凳就等董事会换届了,结果说换届要延迟了。当天的业绩发布会,有记者问:“本届董事会为何超期服役?”却被万科总裁郁亮给怼了:“不就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吗?不要明知故问嘛。”

在保监会开出“禁入保险业10年”的顶格处罚后,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正式卸任。

王石入川前往万科援建的“最抗震的学校”,发出“人生中,有时候选择放弃比选择坚持更难决定”的感言,不知是否其他寓意。

无论结局如何,这场“万宝之争”注定将载入商业史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全面洗牌时代的到来。

首先是经济危机性的洗牌。

地产红利趋衰,万科的利润增速尽管也在下滑,但在地产界仍可谓独领风骚,对万科的股权争夺恰反映出我国的房地产总体上进入去库存周期。

其次是改革初期因制度红利或规避制度约束的“混合经济”面临漂白的历史要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企业为享受到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制度优势,都把自己打扮成“红帽子公司”(挂靠在国有或集体单位),万科亦是如此。但后来要股份制改制,就要“摘帽”、变性,这一过程必然伴随股权动荡。

然后是企业家、老板、CEO、管理层、持股层各自的界面需要重新界定。

老板手持资本,处处狙击标的物,企业家则为公司长久稳定负责,大股东寄望于“拨乱反正”,不仅要控股而且要控制企业,管理层若携带“傲慢与偏见”则有“管家对抗东家”之嫌,中小持股层竭力捍卫自己的股权利益。各方的诉求将重新协调。

再者是国企在新的做大做强做优等理直气壮的理由下,管理层的大洗牌、薪水的大洗牌乃至权力结构的大洗牌。

在反腐、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党对国企领导的背景下,国企的权力结构、管理层及薪水都按下了“调整键”,并产生蝴蝶效应。反腐风暴将华润原董事长拉下马,新掌门人不再当“从不干涉管理层”的“中国好股东”。

最后是涉及个人的洗牌——做企业还是做事业、做老板还是做企业家?

做老板掌管公司资产,长于精算;做企业家着重公司运营长久,表现出较浓的社会公共气质,二者有时会剧烈博弈。万科事件集以上转型于一身。

从企业发展脉络来看,万宝之争是两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之间的碰撞与冲突。

根据福卡总结的企业发展七个阶段(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生产性服务——产融结合——系统集成——战略引领——咨询服务),中国企业恰好进入产融结合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发展实际面临产业与资本两种力量的“撕扯”,一种是做产业搞实业,一种是玩资本运作,万宝之争就彰显了两者之间的撕扯。

就万科而言,尚停留在产业时代,其在房地产行业深耕近30年,长期稳坐行业龙头老大位置,作为行业排头兵与风向标,在行业内拥有相当话语权。而宝能系在举牌万科之前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卒”,旗下宝能地产销售额不及万科1/20,但深谙资本运作,以小博大,跃升到金融资本时代。


曾带有国企背景的万科充分享受了中国住房市场化的制度红利,熟谙于官商关系,饱含“政治智慧”;而以宝能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崛起的时代环境虽更为宽松,但“低垂的果实”已所剩不多,市场竞争却更加激烈。

万科已进入讲情怀、谈理想的阶段,而宝能正处在东奔西突抢地盘的野蛮成长期,其透明度与成长速度不相匹配。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端着”的万科对宝能秉持着“傲慢与偏见”,而“草根”宝能却凭借着金融资本的天然倨傲,狙击产业资本,进行逆袭。

进一步分析,万科纷争的核心是资本与经营之间的恩恩怨怨,由此还折射出公司演义的清晰脉络。

万科本是由一家超大央企持有相对多的股份,然后全力信任、支持创业企业家带一支营运团队来打理。但如今,外来资本(宝能)与现有的管理层争夺万科的控制权。因此,“资本与企业家谁创造财富、谁更重要”已成为问题的关键。

先看资本

公司的大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就需要引入大资本,毕竟,虽说钱不是资本,但资本必须是钱,实力雄厚的大财团能够补公司之短,这即是当初万科同世界资本市场接轨、在千禧年与华润完“世纪婚姻”的原因;一个富可敌国,一个身怀绝技,华润与万科的“牵手”成就了中国第一大房企帝国,这表面上表明“光有资本是不够的”,实际上却进一步印证“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行的”。

再看企业家

企业家是资金、资源等要素的终极集大成者,各类要素都有价值,企业家的价值就体现为要素的集成能力。可见,企业家与资本是协同合作的。

只不过,由于人本性的自私,企业家往往放大自己手中的要素及对要素的整合能力,也看不到房地产首先有制度变革带来的红利,就妄自认为资源要素、拥有整合资源要素“智本”的企业家是财富创造的主流,进而出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公然谴责股东控制权的奇观。

其实,资本与企业家的权重是随时代而变的,市场化越深入,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即股权是话语权之根本愈显作用。

国外

从国外看,经历因股权分散、监督弱化助长经营层财务造假的安然丑闻、因经营不善巨额亏损而导致的通用汽车破产申请之后,股权的控制加大,并且为防止股权控制权的变动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冲击,推广了保证经营层安全着陆的“金色降落伞”制度,股权之力的扩大还体现在新经济公司经营层不断获取股权上。

国内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司演义,从地方政府掌握实际控股地位、企业家中途下课、产权未能合理市场化导致科龙、健力宝、红塔山“庞然大物”的倒塌,到上海家化国资改制、平安入驻、推翻股东“只控股、不干预”的原有逻辑、最终罢免了管理层,再到汽车之家创始人抵制“入侵”失败、平安系全面接管汽车之家,既然上市融资了创始人哪还能像一个非公众企业一样控制公司?也呈现逐渐向规则说话、法律说话、股权说话演变的趋势。

就万科战端,有人质疑宝能保险资金收购房产业是否合法?与其说它不合法,倒不如说它撞上了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大墙上(发达国家保险资金收购各行业是常态);还有人认为“宝能急不可待地清洗万科的核心团队,股东、员工、业主、整个深圳、连宝能本身都将成为输家”这即使合法也未必合情合理,但情理与法相比,并不是市场的关键词。

眼下中国市场经济正在前进的路上——宝能作为一家民企在资本市场上公开举牌,与原央企股东一争高下,并成功当上了万科第一大股东,已表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实质性进展;王石哈佛游学、登山跳伞等,对万科付出只需原来的十分之一,大企业仍保持惯性正常,同样说明中国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到新阶段。

依此不难预见,如果中国改革开放不中断的话,情理法与法理情的逻辑顺序,将是一个不断倒过来的过程。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