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品牌战役

 德培论道 2020-08-26

先讲两个例子。

快手

成立于2011年的快手,2015年6月用户突破1亿,2017年11月用户突破7亿,短短两年时间用户数净增6亿,日活超过 2亿,每天视频上传量达到千万条。

2017年增长率高达150%,外界估值在过去一年里从30亿美元提升到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000亿元,按照创投界的标准,早已达到了独角兽级别。

快手是被遍布全国的待释放的荷尔蒙和憧憬成为焦点的小镇青年成就的。

喜茶

喜茶,2012年时还仅是“江门小城街边茶铺”,由东莞、中山、佛山、惠州一路拓展到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这些一线城市。

2017年春节后,喜茶开了在上海的首店,引爆数百人长达数小时的排队,每天卖出近4000杯,日营业额达8万元;随后的8月,喜茶“进京”,分别开在了朝阳大悦城和三里屯,开业首日连北京的雷暴天气也未能阻止消费者对喜茶的热情。

这个近一年才开始听到的名字一跃成为茶饮界的王者、排队界的传说、网红界的招牌、创业界的黑马,甚至在年前拿到了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和知名投资人何伯权超过1亿元的共同投资。

为何讲这两个品牌,一个属互联网视频界,一个是属餐饮界,因为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点,即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并成功逆袭。

其实,这些年搭上互联网+消费升级风口成为网红的品牌不少。

比如王思聪前女友雪梨创建的淘宝店铺“钱夫人家 雪梨定制”,2017年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量达76万件,销售额更是达到了近1.7亿元。

在以往这简直不可想象!过去都是国际大企业在享受品牌溢价,国内企业拼着命的学做品牌,甚至不惜山寨、抄袭,现在竟是几个90后、闺蜜团,就把品牌给竖起来了。

改革开放初,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皮尔·卡丹就裹挟着强大的时尚品牌风,让中国人大开眼界,不但冲破满大街都是军绿色的“包围圈”,打开中国市场,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让中国消费者情有独钟的品牌角色占据人心。

可口可乐通过代表美国文化的强大品牌形象,横扫竞争对手,成为中国饮料市场中的老大。

可口可乐总裁那句“即使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但只要给我留下可口可乐的配方,我还能东山再起,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作用”,更是被奉为品牌神话。

然而,如今每天晨跑的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总裁却一路翻看垃圾桶,只为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可口可乐不仅换了包装,还换了配方。

可以说,无论是品牌的号召力,还是品牌的溢价,亦或品牌垄断,企业对品牌的上述认知都是品牌大时代的产物。

品牌大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用工业化大生产的思维来做大品牌,与大规模、批量化大生产相匹配,品牌面向的是规模化、无差异的大市场。

换句话说,品牌其实是用大一统的思维对千差万别的市场尽可能地收敛,在此基础上通过讲渊源,讲故事,讲情感,标榜自己与众不同,顺带让品牌消费者沾光。

这套手法在工业化早期因为超脱了一般工业化产品的厮杀而让品牌尽享红利。

但是,互联网时代下消费升级,对个性的极度张扬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难以满足于老套的品牌故事,不愿为浮华的品牌溢价买单,更愿为带货的明星打call,也愿意为自我享受品质生活付出,品牌大时代注定将要落幕。

伴随着品牌大时代的门徐徐关闭,真正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品牌小时代之窗则徐徐开启。

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品牌大时代向品牌小时代切换的关键推手。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化大生产不断被肢解、颠覆,小规模、定制化生产以越来越经济的方式得以实现。

与生产方式的这一变革相匹配,品牌也从面向无差异的规模化大市场转向面对个性化、差异化的小市场,企业因此更加注重强化对品牌进行细分,以扩展新的发展空间。

鉴此,品牌小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用互联网经济的小生产思维来做小品牌、细分品牌,从而从更细致入微的层面来彰显品牌的个性化特色,以满足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更会不断强化品牌小时代的发展特征。

这在于,与西方发达国家整个社会及市场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相比,中国整个社会仍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这使得发源于发达国家的具有典型品牌大时代特征的品牌运作方式不断受到冲击。毕竟,品牌大时代更适合于无差异或差异化比较小的市场。

而中国本就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互联网经济等几种经济形态高度叠加,社会文明兼具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金融文明等多种文明特色,再加上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分层,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都远大于西方国家,西方那种把一个品牌做到极致,一根筋走到底的做派到了中国反而有些力不从心。

迅速变幻的消费热点和易于突变的市场往往让这些大品牌也有如坐过山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经历峰谷两重天的变化。

而这样的市场恰恰是品牌小时代的肥田沃土,因为在此背景下,那些善于瞄准一个个新兴消费热点,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而迅速崛起的小品牌、细分品牌,因反应灵活,速度快,反而会如鱼得水。

当然,这样的品牌也容易落入速生速死的命运,但反过来说,市场机会本身就不是持久的,能抓住某个时段已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