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基因编辑婴儿,基因治疗领域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歪门邪道

 德培论道 2020-08-26

导读

细胞医疗概念大行其道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太快,资本太狂热,监管不到位。

基因治疗才露出冰山一角

基因编辑婴儿举世瞩目,引发全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应,从专家到普通民众,全世界难得地站在了一条“统一战线”上,普遍对贺建奎的做法提出强烈的质疑和不满,反对之声已汇集成一股强大声浪。

截止11月27日,南方科技大学表示,贺建奎已停薪留职,该研究未向学校报告;超百位科学家联合声明,危害不可估量,强烈谴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事件高度重视,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

基因编辑婴儿未来究竟会如何演进还不得而知。但相比此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受到的关注,事实上,在基因治疗领域,歪门邪道远不止于此。

或者说,还有更多的歪门邪道不为大众所知。只是因为这些做法的影响范围、程度不如这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大而远离公众的视线。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重要或者不值得关注。

其实,有关基因治疗的深远影响如今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目前围绕长寿和美颜是基因治疗普遍展开的重点领域。毕竟,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自古以来就是众生的终极追求。

古有秦始皇东巡秦皇岛,派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唐太宗广寻术士炼制金石丹药,为求长生暴毙身亡。而今又有层出不穷的抗衰老“神剂”令人趋之若鹜。

过去30年是化学合成物争霸的时代,先是羊胎素霸屏三十载,后是以玻尿酸、肉毒杆菌毒素等为成分的各类注射医美“群雄并起”。

截止2016年,中国注射医美市场规模高达48.1亿元(增速23%);其中“一针祛皱”的肉毒素遥遥领先,仅统计正规渠道,市场规模就有10-15亿元。

进入基因时代,干细胞俨然成为新一代网红,不仅有中国富豪横跨9000公里,远赴乌克兰接受胚胎干细胞注射治疗,近60万元一针,一打就是5-8针,打完后“手脚热乎,甚至视力都好了”;还有中国富婆忙着干细胞美容,尽管早在2006年就被揭穿为“十大科技骗局”,但换了个新马甲——抽血提炼自体干细胞,又卷土重来,备受追捧。

基因治疗的那些套路

从羊胎素到干细胞,各返老还童的法宝虽然成分、技术原理大相径庭,但是套路是相近的。

首先,狂轰滥炸般地炒作概念。借着生物技术势头渐旺的风口,大力鼓吹革新时代的新技术,推出各“高科技美容衍生品”。

如干细胞,从机理上看,其作为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独特的修复和重建功能,以及再生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能力,于是,医美等机构在对实验室研究进度、成果一知半解的情况,就以“再生”为概念,将干细胞技术吹嘘得“天上有、人间无”,“当场见效”、“一疗程年轻30岁”,甚至趁势“新瓶装旧酒”,把玻尿酸等化学合成剂套上干细胞噱头,售价翻上5-10倍。

其次,“尖端”治疗皆在境外。VIP疗养一条龙服务俨然成为体验经济新业态,利用“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空气比中国的甜”的迷信,再冠上“皇家礼遇”、“好莱坞的秘密”等高大上的帽子,鼓动富豪集体奔赴海外进行“治疗”。从早期的瑞士羊胚胎素活细胞疗法、德国自体活细胞再生疗法到今天的乌克兰干细胞针,欧洲各国俨然成为医疗的“法外之地”。

而现实往往遭遇打针易、维权难,医疗事故纠纷无处解决的问题。

最后,全世界都盯上“人傻钱多”的中国人。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居民消费能力增长,国内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凸显,大健康领域出现消费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在国外健康服务花费达100亿美元;海外就医人数已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6912万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庞大的市场需求让全球都欲分上一杯羹,不仅境外机构设立华人通道,还催生了一个新行业——出海医疗中介。

细胞医疗大时代远未到来

在重重套路的包裹下,“忽如一夜细胞来,千金万银涌进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股票中,干细胞概念股的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在A股市场上,中源协和一枝独秀。

而事实上,当下以干细胞、免疫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技术尚处于小试阶段,虽然在细分领域出现技术突破,但细胞医疗时代远未到来。

从技术上来讲,一来,细胞技术研究距离大规模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医学领先的美国只批准干细胞治疗用于极其有限的临床试验,虽然批准kymriah、Yescarta两种免疫细胞疗法上市,但仅试用于急性淋巴白血病、特定类型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

至于我国,上述两种免疫细胞疗法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制作工艺尚不稳定,尤其是我国细胞培养基(DMEM、RPMI1640、MEM等)严重依赖进口,而且具体回输多少单位数目的细胞也存在争议。

二来,细胞技术本身存在隐患。

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法本质不同,但原理相似。前者通过自体或异体移植干细胞,修复或替换病变细胞;后者提取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培养后再回输体内,杀死病变细胞,并激发免疫反应。

这类简单的细胞注入,不仅会引起免疫排异反应,还极可能分裂成癌细胞,魏则西事件中暴露的DC-CIK免疫细胞市场乱象即为实证。

三来,细胞研究及其相关技术与道德、伦理、宗教冲突。

布什执政时期,干细胞研究法案以“不能跨越道德底线”为由被两次否决,至今,此类争议尚未平息。

人类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组织乃至器官的商业化应用不被传统道德观念认可,通过动物胚胎创立嵌合体来获得移植用人体器官也造成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挑战。

最后,细胞医疗领域监管缺位。

我国细胞研究一波三折,过去10年间经历一味鼓励——行业异化——倒逼监管紧急叫停临床应用,截止当前,针对细胞医疗研究的监管文件,一概以办法、指南、原则等为主,没有上升到立法阶段,导致法律监管力度不足,行业标准不明确,制约行业平衡发展。

基因治疗大趋势

概而言之,细胞医疗概念大行其道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太快,资本太狂热,监管不到位。

但通往伟大的道路往往是由歪门邪道铺就的,事物的发展本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往远了说,现代外科也是在水蛭放血、前额叶切除术等奇葩疗法的摸索中成熟,至今发展出2500多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往近了说,气功曾引爆全民热,甚至被钱学森认定为比量子力学、相对论“更大的科学革命”,而后才回归强身健体的初衷。

那些各类天马行空的噱头也曾为技术发展打开想象空间,科幻电影的黑科技屡屡走入现实便是实证。何况中国善于用问题倒逼制度接轨,互联网乱象倒逼账号实名认证,金融走邪入魔倒逼监管对内从严治市、对外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无不是进二退一、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如此说来,当前的非典与异化难以阻挡细胞技术的大势所趋,正如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戴利曾预言的,“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传统化学药物、外科手术等医疗手段无法满足人口老化、慢性病、肿瘤高发的挑战以及日益增长的健康疗养的需求,细胞治疗新技术终将异军突起,成为撬动生物生命经济的杠杆。

免疫细胞疗法将拨开“一次治疗,终身治愈”的阀门,摒弃繁杂的治疗周期和多轮用药,实现一针见效;而干细胞的再生性和再造性规则,将实现人类病损或退化组织器官无限再生的可能。

从经济分化到生物分化

伴随医疗脱离化学手段(药物治疗)、向细胞技术迈进,人类将扮演“上帝之手”,通过技术将生命从遵循自然规律的轨迹中剥离出来,甚至无中生有创造生命。

然而,若说化学医疗时代靠医保,细胞医疗时代则全靠“拼钱”,高科技、高疗效将以高要价为代价,天然向金钱和权力倾斜,造成富人、穷人“不同命”的结果。

当下正处于从化学时代迈入细胞时代的过渡期,富人、穷人间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就已初现端倪。未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富人、穷人的差异持续扩大,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将完全由财富来衡量,富人不仅花钱来续命,还能通过生物技术修改体内细胞、编写DNA来提高体征各机能,连下一代的基因都可以通过技术筛选和改造达到完美水平。

而穷人在出生前就面临没钱享受高科技医疗服务的惨淡现实,并将殃及后代。甚至严格来看,富人和穷人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彼时,“技术把富人变成超人,把穷人变成末人”将一语成谶,先前的社会经济阶层分化可能会转化为生物阶层分化,阶层壁垒更牢不可破,社会矛盾丛生尖锐,而这或许并不是科技发展的初衷。

任何人都是社会人、时代人,看不清时事、搞不懂时代,始终是一股隐性的羁绊,让机会来临时擦肩而过,让风险来临时毫无防备。

一个新的时代已然悄悄拉开序幕,你对它知道多少?

2018年12月14日,福卡智库与第一财经联合主办的大论坛《大时代·新枢纽》将剖析破解这个新的时代。

详情可咨询400-820-708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