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食、一人玩!单身常态化,社会如何变革?

 德培论道 2020-08-26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生活就是变革,完美就是不断变化。         


导读:单身化与社会化两条线始终贯穿人性发展,但信息文明之下,单身化渐成趋势。究竟如何应对单身化趋势

单身化正在成为全球性趋势。

据统计,英国结婚人数已跌至近150年来最低;法国每三户人家就有一户是单身独居;而在更具活力的美国社会,16岁以上的美国人当中也约有50.2%的人口单身。

再看中国,单身也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奥运冠军队里,38岁的“九球天后”潘晓婷、36岁的“梦之队”女神级运动员桑雪、39岁女排的核心队员赵蕊蕊都依旧单身。

而那些普通的单身年轻人,更是达成了一种微妙平衡:一方面自嘲为“吃柠檬”的“单身狗”,“在别人的爱情里流泪”;另一方面当被鼓励恋爱时,却会反怼:“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为什么要谈恋爱?”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为“单身狗”们操碎了心,高科技手段纷纷上阵。一边是直接用基因配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不仅考虑到相亲双方的生物匹配度,更是连后代的健康和免疫力也一并“打了保票”;另一边则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用理性的算法从“灵魂”到外貌竭力营造“一见钟情”的效果。

在婚恋市场不断迭代升级时,单身经济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众乐乐不如独乐乐”渐成新的消费观念,比如日韩餐饮业推出“一人食”服务,从空间布局到单人菜单全面革新;休闲娱乐行业也瞄准“一人玩”的市场,从电影院隔离座位到旅行社单人旅行服务应有尽有。

据统计,中国单身经济年消费规模约13万亿元,单身人士扛起了“买买买”的大旗。可见在“催婚大军”下,单身年轻人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



福 卡 智 库


 01


单身化与社会化两条线


从自然与历史角度看,人性发展始终穿插着单身化与社会化两条线。

猿类经过了漫长的独立进化,才逐步向现代人靠拢。比如中国的“巫山人”出现于距今201万年至204万年间,但直到大约170万年前,中国才进入以亲族为基础的原始社会。进而是部落、王朝,直至现代工业社会,人性的社会性一面随之不断发展。

然而,信息文明的降临从各方面激发了人的个性,让单身化渐成趋势。

具体而言,首先,现代经济模式的迭代不断颠覆生产关系,模块化、独立化分工为单身模式提供了充分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产出构成了人类生命历程的主要意义,因而社交圈的建立也依附于其上。如果说传统工业经济大生产的庞大组织构成了彼时人们的社交圈基础,那么互联网新经济之中,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U盘式人才”愈发独立,实际上打破了就近建立个人社交圈的基础。

更何况,马云口中那个“人一天只需要工作4小时”的时代还没到来,反而是“工作996,生病ICU”成了高强度劳动的真实写照。模块化、独立化分工让工作场合无法建立稳定的社交圈,而“996”之外也无余力去拓展人际,久而久之,单身模式便成了唯一选项。

随之,与单身趋势相匹配的价值取向、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肢解了原有的社会依附关系。

随着女性经济地位崛起,过去强调男女差异的价值观念,诸如“男主外、女主内”、“夫权为大”,被自由平等代替。从而,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在社会中的支配地位也不断受到挑战。

比如将自由贯彻到底的瑞典,推出了一项关于未来家庭的计划,保护个人自主摆脱家庭义务的权利,以至于在斯德哥尔摩,有大约60%的人口处于单身独居状态。

更何况,经济增长各项红利消退、甚至陷入停滞,与生存成本迅速增长的对冲下,让“单身”成了最经济的活法

本质上来讲,婚姻这种契约形式的经济意义大于其情感意义。比如封建时代贵族通过联姻来巩固家族的社会地位、富商巨贾通过与官宦之家结亲来获得更大的利益等,皆源于此。

而目前,婚姻家庭的成本之高,正在抵消其抗风险等方面的收益。比如在中国,自购住房的成本套牢了工薪阶层家庭的几代人,房价增速远超可支配收入增速,深圳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用于还房贷的比例约在100%—110%左右。

韩国年轻人则更为绝望,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靠劳动收入无法改变所处阶层”,以至于深陷“N抛世代”不能自拔,即抛弃爱情、婚姻、生子、房产、梦想、希望等个体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外在或内在价值标尺。

由此,单身独居、“宅”文化似乎成了人性的最后一道港湾,中国超过1100万的80后、90后“百步青年”(微信统计假期步数少于100步),近7成“宅在家”的白领,所呈现的选择是在主动与被动两相权衡下的“最优解”。

故而从时间和空间大尺度上来看,单身化浪潮从西方社会向东方社会的蔓延渐成规模,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摆脱不了的规律。



福 卡 智 库


 02


人类社会性将被瓦解?


由此来看,单身社会无法避免,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性将被瓦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