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盘人文 ‖ 1121】散文 · 宁夏西吉 王志雄 ——《​那年 那月 那事(三)/ 剥笼布》

 六盘山诗文 2020-08-26


   


那年 那月 那事(三)
文‖宁夏西吉  王志雄


春天来了





剥笼布





一九七八年我上初中,要到距家近二十公里以外的田坪中学就读,于是便开始了住校生活。那时候每周上六天课,星期六下午上完两节课后,我们就急急往回里赶,星期天下午背着一周的口粮再返回学校。
当时田坪中学共初一、初二有六个班,约300多名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住校生,在灶上吃饭。学生灶每天只做中午和晚上两顿饭,中午几乎都是蒸馍馍和洋芋菜,晚上是洋芋面(其实是糜面和豆面拌的疙瘩)。面都是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交到灶上的,菜是学校种的,学校的后面有两亩地,每年都由师生自己种上洋芋和白菜。秋天收了就藏在学校灶房后面的两口大窖里,供师生自己吃。
学生灶基本是由学生自己管理的,现在也不清楚我当时是怎么被推选为灶长的(管理员)。当灶长的还有初二年级的闫xx王xx两人,我们三个分工负责管理上灶学生交面、记账、发饭票、收饭票等。每天还要协助两位做饭的厨师给学生打饭。每周星期日的下午,快上晚自习的时,从家里返校的同学就会把带来的面交到灶上。我们便一个一个的过称,称完后把白面和杂面(主要是糜面和豆面)分别是倒进灶房的两个大木柜,然后按斤数把票发给他们(一斤面发两张票)。我负责掌称,闫同学记在账,王同学发票。等面收好后我就把柜子锁起来,用一根黑鞋带把两把钥匙拴在腰带上。每次吃完饭后,王同学就会大声喊:“要吃饭赶快交票了”,然后站在面柜前面把下次吃饭人的票收起来,然后交给闫同学记好账,最后由我按照吃饭的人数把面从柜子里称出来(每人半斤面),把杂面和白面分别倒在两个盆子里,然后当面交给做饭的厨师,然后再锁上面柜,才离开灶房,天天如此!
那时候农村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许多人交的都是糜面和豆面,交白面的同学很少。每天在灶上吃饭的近二百人,吃白面的不到十人。
每天打饭时,我们三个就在灶房门口协助两位厨师,组织吃饭的同学排队,按顺序打饭。等其他同学打完后,我们就端上自己的一份就在灶房里吃和厨师一起吃(两位做饭的厨师也和学生一起吃饭,一样交面)。做饭的两位大师看我从来不吃白面,就让我帮他把蒸过馒头的笼布清理了,起初我不明白他的意思,后来才明白是大师让我吃点白面!我把蒸过白面馒头笼布子上粘的馍馍一点一点的剥下来,有一大把白面馍馍渣,我就泡在菜里边,相当于白面馒头。以后只要有白面馒头,打完饭大师就会让我清理笼布子。当然并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有时候只有一两个人吃白面,或者笼布子上没有粘上,我就少一顿改善生活的机会。
有一次周六回家的时候,晚上吃饭时我把这件事说给了母亲,母亲沉默了一会,没有说话!星期天下午我去学校的时候,母亲从邻居家借来了两碗白面,让我带到学校去交。并告诉我清理笼布子可以,但绝对不能占别人的便宜。那是我上灶时间唯一一次交白面,那四张五张白面票我拿了好长时间都舍不得吃,但我感觉吃白面的机会总比别人多。
这样的日子持续一年多,后因为我家搬迁,我转到了西吉中学,也就结束了剥笼布的日子。
  我上初中的那个年代,虽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供我们选择,物质匮乏,甚至还让我们吃了很多苦,挨饿受冻是常事。但记得我们每天过的非常快乐!至今非常怀念那个快乐的时代。正是在青少年时代吃过的苦,才给了我们一生的精神给养。




王志雄,网名寒冰如月,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闲暇之余喜欢读读写写。
   谢谢你对本平台的支持和关注    


“六盘山诗文”投稿须知uersi
    1.来稿必须保证原创,思想健康向上,语言精炼,艺术性强。
    2.来稿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如作者本人不愿意显示真实姓名,请在来稿中予以说明。
    3.来稿时请附上作者本人的生活、艺术照片和个人创造简介。
    4.来稿一律请发873123376@qq.com邮箱,来稿一般在10—15日内编排发出。
    5.“六盘山诗文赞赏资金分配规定”:
  (1)以文章赞赏总额的50%作为作者的稿酬,小于10元无稿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