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宗不想退位,却被迫成为太上皇,6年太上皇生涯,他都干了啥?

 零壹贰012 2020-08-26

国内有关唐玄宗的影视剧,基本上在杨贵妃死后就进入尾声了,之后的剧情无外乎描绘玄宗是如何消极、郁郁寡欢,终日处于痛失至爱的悲伤之中,最终落寞孤寂地死去。

实际上,玄宗的确是在落寞与孤寂中离开了人世,但其原因却并不仅仅是失去杨贵妃。

玄宗不想退位,却被迫成为太上皇,6年太上皇生涯,他都干了啥?

唐玄宗与杨贵妃

一、不想退休的玄宗,和他急着上台的儿子

马嵬之变后,太子李亨和父亲玄宗分道扬镳,和团队一番商议后,他决定北上谋求生机。但是具体要到何处立足,起初并没有十分明朗。直到朔方军投来橄榄枝,明确表示欢迎他前往灵武时,他才动身前往。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的七月九日,李亨到达灵武。三天后,也即是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中央政府。

然而此时,还在逃亡的玄宗,压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由皇帝变成了太上皇。

在许多影视剧中,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仓皇而逃,显得狼狈而忧惧。实际上,玄宗的出逃狼狈属实,却并不忧惧。

从皇城逃至延秋门外时,他还驻马对高力士说:“今日之事,朕之历数尚亦有余,不须忧惧。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压根就不认为自己已深陷绝境。

在入蜀避难的途中,他从容淡定地布置平叛事宜,比如任命崔圆、房琯、崔涣为相,积极应对眼前的困局。

玄宗这种状态,哪里有半分要传位的意思?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的七月十五日,肃宗已在灵武继位三日。由于音讯不通,玄宗此时还不知道肃宗已经自行登基。他颁布了《命三王制》,任命太子李亨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统朔方、河东、河北等道兵将,收复两京。同时任命永王璘出镇江陵,盛王琦、丰王珙也都镇守一方。

这封制书充分反映出,玄宗压根没有要退位放权的心思。

得知肃宗登基消息后,玄宗显然也始料未及。

既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才能保证权利仍然留在自己手中?这是玄宗的当务之急。

玄宗不愧是一名权利漩涡中乘风破浪而出的帝王,作为一名手腕高超的政治家,他很快做出了最为理智的反应。

玄宗不想退位,却被迫成为太上皇,6年太上皇生涯,他都干了啥?

明皇辛蜀图

  • 继位诏书背后的小心机

在得知肃宗继位这一消息的4天后,玄宗颁发了一道诏书,即《明皇令肃宗即位诏》。此诏书由贾至撰述,大致内容如下:

“昔尧厌勤倦,尚以禅舜,高居汾阳;况我元子,其睿哲聪明,恪慎克孝,才备文武,量吞海岳,付之神器,不曰宜然!今宗社未安,国家多难,某英勇雄毅,总戎专征,代朕忧勤,斯为克荷,宜即皇帝位,仍令所司择日,宰相持节,往宜朕命:其诸礼仪,皆准故事,有如神祇简册中令须及者,朕称诰焉。衣冠表疏礼数须及者,朕称太上皇焉,且天下兵权,制在中夏﹔朕处巴蜀,应卒则难,其四海军郡,先奏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皇帝处分讫,仍量事奏报。寇难未定,朕实同忧,语、制所行,须相知悉﹔皇帝未至长安已来,其有与此便近,去皇帝路远,奏报难通之处,朕且以诰旨随事处置,仍令所司奏报皇帝。待克复上京已后,朕将凝神静虑,偃息大庭,踪姑射之人,绍鼎湖之事。”

这封诏书,写得相当高级,里面有几点极为关键的信息:

(1)先对肃宗进行一番表扬,承认他灵武登基一事。

(2)玄宗自己很直觉地对自己改了称呼,自称“太上皇”。

(3)肃宗虽然从此具有了可以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利,但事后仍需向玄宗这位老父亲汇报。

(4)四海军郡的大事,仍需要奏闻玄宗知悉。

(5)他以与肃宗相距遥远,“去皇帝路远,奏报难通之处”为由,对政事可“随事处置”。

总结一句话就是:玄宗虽然被迫承认了肃宗继位的事实,自称太上皇,但实际上,他仍然具有独立颁行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权利。

  • 对于老爹的心机,肃宗表示,很恼很无奈

接到玄宗的这封诏书,肃宗是什么态度呢?

诏书里的掣肘之意,再明显不过。老父亲的用意,肃宗心知肚明,可他除了接受,没有别的办法。这倒不是因为顾忌老父亲的感受,而是由他当时所面临的严峻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肃宗继位之初便是打着平叛的幌子在灵武登基,另立了山头。那么,此时玄宗的这封诏书,也是以“寇难未定”为由,给自己这个“太上皇”留有处置国政的大权。

这无疑是一个令肃宗有苦难言,却又不得不忍耐的安排。

况且,他虽然取得了朔方军的支持,但政治手腕生涩,历练不足,并不具备独自指挥平叛的能力和威望。

而此时身在蜀中的玄宗,手中仍控制着剑南、江淮、山南、岭南等地,其中江淮和山南较为富庶安定,是后来唐军平定安史之乱的财赋来源。

所以不论是出于威望的忌惮,还是实力的仰仗,他也不适宜与玄宗产生彻底的割裂。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十二月,玄宗离蜀返京,“御宣政殿,以传国宝授上,上始涕泣而受之。

肃宗自然是有理由“涕泣”的。他在灵武继位后,由于其继位不符合皇权交替的法定程序,没有得到玄宗的真正认可。其皇帝身份所代表的权利便大打折扣,皇帝权威也遭到了朝堂及至民间的质疑。

得到“传国宝授”后,他才算正式完成了真正的传位。

玄宗不想退位,却被迫成为太上皇,6年太上皇生涯,他都干了啥?

唐肃宗迎唐玄宗还朝

二、六年太上皇生涯,玄宗都在干啥?

玄宗从蜀地归来后,手中的权利逐渐丧失。

这个曾一手创建大唐盛世的帝王,也逃脱不了皇权的冷酷规则。失势的玄宗很快发觉,自己的一举一动已在肃宗的严密监控之下。

最初的时候,这种监控还是较为含蓄隐秘的。玄宗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上时自夹城往起居,上皇亦间至大明宫……上皇多御长庆楼,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上皇常于楼下置酒食赐之。

与后世人们对玄宗造就安史之乱的声讨不同,时人对玄宗其实并没有那么谴责。不管是出事前,还是出事后,他在民间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

这段记载中,老百姓在长庆楼看到已失去权力的玄宗时,仍“瞻拜”,“呼万岁”,便是一个明证。

这在肃宗看来,显然是非常刺目的。

乾元元年的十月,玄宗准备前往华清宫散心,却发现随从及嫔御皆非旧人,心中悲凉,只在华清宫待了一个月便败兴归来。

而唐肃宗亲自到灞上迎接,还“自控上皇马辔百余步,诰止之,乃已。

表面上,这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实际上却是肃宗隐晦地向众人透露,玄宗已然失势,全然在他的监控之中。

前半生那般辉煌,面对这种凋敝的生活,玄宗内心自然难以平静处之。据《明皇杂录》记载:“明皇在南内,耿耿不乐。每自吟太白《傀儡》诗曰:‘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其失落、怅惘与苦闷,跃然纸上。

后来,又被迫搬离南内,迁居西内居住,每日与高力士“亲看扫除庭院……或讲经论一路,转变说话”,落寞而孤独。

然而,却依然被肃宗所忌惮、防备。

不久,玄宗亲信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迫致仕,高力士也被赶出皇宫,流放巫州。他眼睁睁地看着二人离开,却无计可施。

此后,玄宗陷入更加孤独的境地,“旧宫人皆不得留左右”。

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率领百官上了一封问候玄宗起居的表文,被李辅国记恨上,从而被贬谪出京,降为蓬州长史。

玄宗不想退位,却被迫成为太上皇,6年太上皇生涯,他都干了啥?

颜真卿

终于,朝堂内外,再也没人敢对这位失势的太上皇有太多接触,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叱咤一生,辉煌一生,玄宗恐怕从来未曾想过,自己晚景会落得这般境地。

心情郁闷,了无生趣,他从此开始辟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迅速垮掉了。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四月,玄宗在孤独与痛苦中与世长辞,终年78岁。

13天后,他的儿子肃宗,也逝去。

父子间围绕皇权展开的博弈和斗争,随着生命的终结而落下帷幕。

但新一轮的权力之争,魔咒一般萦绕在长安城的上方,悄然间,已开启。

玄宗不想退位,却被迫成为太上皇,6年太上皇生涯,他都干了啥?

晚年孤寂的唐玄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