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三流诗人被与李白并列,有首诗衍生一个成语,我们常挂在嘴边

 江山携手 2020-08-26

千载谪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

这是清代郑修楼写的两句诗,意思是说,千年来能被称为谪仙的诗人有两个,这两个都姓李,一个是李白,另一个叫做李频。当然,这不过是夸张的艺术手法,以及这位郑姓诗人的个人看法,毕竟唐朝姓李的诗坛名家大有所在,再怎么说这个李频,也要排到李商隐、李贺后面,要想和李白平起平坐,还差上许多。

李频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诗歌产量比较高,写过很多诗,可惜大多散佚,《全唐诗》录有李频诗208首。其实,相比李白杜甫来说,李频不过是一个三流诗人,但是他的诗写得清新警拔,读来流畅自然,倒也留下了不少名句。

他有一首七律诗《春日思归》,虽然这首诗名气不及那些千古,但此诗却诞生了一个成语,如今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是一年新的开始,乱花迷人眼,杨柳拂人衣,便是淅淅沥沥的春雨,也不禁令人倚门醉听,所以春在诗人的笔下,代表着美好、希望和机遇。然而心中有忧愁的诗人,这春天,越是美好,看着便越加忧愁。就像失恋的人,见不得甜蜜的情侣,漂泊的人见不得幸福的家庭,容易落泪。

这个春天,勾起了诗人想要归乡的情绪,这种情绪就像,连绵不绝、延伸到天涯的芳草,就像是无解的连环。乡情就是这般奇怪,没有特别在意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可一旦惹起,回去的念头,再也止不住了,就像决堤的洪水肆意横流。一夜之间,因为思归,头上竟生了,丝丝白发,颜老鬓斑。

可是有乡归不得呀!因为壮志未酬,拔剑击柱,四顾茫然,回想一生,尽是蹉跎,壮志未酬,终究是负了这三尺青锋,人生越是蹉跎,这故乡就相隔更远,遥远的距离,既是一生漂泊离家的路程越来越远,相隔着万重青山,同时也是因为书剑两无成,难以面对家乡父老。

如今何等潦倒,当年的壮志就有多么可笑。

与家人的书信,早就在干戈四起之后断绝了,如今想要与亲友相逢,只能在夜晚的梦中。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各地征伐不断,一直难得安宁,到了晚唐,更是战火连绵,干戈不休,杜甫在安史之乱被软禁长安的时候,尚且还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然而李频这里却彻底是断绝了。恐惧来源于未知,这种收不到家人书信的情况是最令人担忧的。

最后一联诗人又回到春。诗人抬头,望着浮云与飞鸟,心中竟无比的羡慕,浮云有形,却是无形,有色却是无色,它闲适恬淡,看着世间沧海桑田,没有任何欲望。飞鸟无拘无束,能自由地翱翔天空。它们随时可能因风而来,因风而去,没有顾忌和牵绊,可人呐,自认为拥有无上的智慧,却做不到浮云和飞鸟这般洒脱。

李频还有一些佳作,其《湘口送友人》广受赞誉,像那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渡汉江》也有许多人说是李频所作。

李频不仅诗写得好,还是一个很好的官员。他担任武功县令时颇有政绩,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听闻后,将他调往京城升官,然而李频却要求去局势相当混乱的建州。

李频到任后,强调政令,严肃官规,惩办盗贼,令百姓无后顾之忧。接着他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建州由此得以安定,在藩镇割据的晚唐,称得上是一方净土。

正因为如此,李频死后,建州的百姓十分悲伤,想到他生前非常喜欢梨山的风景,大家自发在梨山建了一座祭祀李频的庙宇,庙前的神像,便是用梨木刻成李频的模样。

【来源:小一的旅行记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