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之际是英雄人物辈出,历史风云急遽变幻的时代,秦帝国的骤起骤落,豪杰起于陇亩之间,在楚亡汉兴的天命交替中,数年之内物换星移,上演一幕幕沧海横流的英雄悲歌。这个时代三个标志性的英雄人物是秦始皇、项羽、刘邦,分别代表了相继而兴的秦、楚、汉,也就是司马迁所说“五年之间,号令三嬗”。 秦始皇嬴政是这个英雄时代的第一位标志性人物,长期以来,他与大一统、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概念性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借助这些概念,人们对他形成单调而固化的印象。然而,对比刘邦、项羽生动的少年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早年经历的记载只有这么一句:“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秦始皇的前半生几乎被一笔带过,留下了大片空白,反而引得无数后人好奇。 据说他有一个弟弟,却在前线叛国降敌,原因不明。 他的母后有一著名面首,叫嫪毐,一度权倾朝野,却突然匪夷所思地举兵叛乱。 楚人亡国遗恨颇深,一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然而,在秦始皇的宫廷关系网里,有不少权倾朝野的人士都出身楚国,这其中又有何隐情? 世人皆知始皇帝,却无人听说始皇后。秦始皇的家庭生活如何,后宫都有些什么人,而他为何在贤不肖差别明显的扶苏、胡亥之间犹豫不决——毕竟,如果及早立扶苏为太子,或可避免二世而亡的结局? 甚至,连他的血统,我们也不敢十分确定…… 众所周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一个身前身后都迷雾重重的神秘人物。而在《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里,作者李开元教授就试图拨开这千年迷雾,以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推理小说写作形式,探求这位中国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政治家的生平始末。 以秦汉史研究而备受推崇的李开元教授,在历史学界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被誉为史学界的“福尔摩斯”。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恢复历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行文也完美结合了史学考证思维与推理小说趣味,以向“叙事之良美,思虑之周详”的司马迁深切致敬。 李开元教授更是评价《史记》为“中国历史叙事的顶峰”,“伴随我一生的读物”。《史记》这部伟大古典著作,记载了秦楚汉间英雄人物的生动往事,更有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名篇流传千年。但这部伟大古典著作却对秦始皇嬴政的生平有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以至于“秦始皇的生父是谁”竟成了千年学术公案,而秦始皇本人也成了神秘不可解的人物。在稍显详尽的《秦始皇本纪》后半段,一段有待考证的“焚书坑儒”记载,又让秦始皇的形象更趋妖魔化,甚至被严重误解和丑化。 在李开元教授看来,“在直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搜寻间接的旁证,运用联想和推测,上下内外关联,前后左右旁通,索隐探微,设问求解,将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析历史,揭示历史的真相”。如此说来,历史考证与推理小说确有相似之处,我们所疑惑的秦始皇生平始末的诸多未知问题,不就是犹如一个个等待侦探去破解的迷案吗?历史学家则是在这些迷案中顺着蛛丝马迹,寻找真相的历史侦探。 李开元教授正是抱这样一种开放的态度将推理这一大众广为熟悉的的类型写作引入历史书写,以侦探探案的风格,层层推进的手法,综合出土文献与旧史记载,考辨了秦王弟成蟜、昌平君熊启等人的生平始末,推断出扶苏、嬴婴等秦王族子孙的身世,进而从秦国统治集团结构的角度理解秦始皇,重新赋予秦始皇这位政治家以崭新的面目。 这种写作形式一扫人们心中历史学枯燥乏味的印象,让人在无形中领会了历史考证的思维方式。所以《秦谜》这本书的经过多次再版,热度经久不衰,已经成为解读秦始皇的必读书目。正是基于这一点,世纪文景与活字文化重新出版了《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插图增订版)。 这个升级版本除了收录大量战国秦汉间的历史遗迹风景文物的插图之外,还特别收录李开元教授《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重新书写秦始皇的历史》一文。这是他多年研究《秦始皇本纪》的心得,讲述了《史记》这部伟大著作经历的命途多舛的流传过程,分析了其中被篡改的成分,证明秦始皇形象和古代很多史事人物一样,不可避免地有着层累构造的特点。这篇新作大大扩充了本书的视野,展示了历史叙事与历史推理等写作形式的学术根基所在。 经过勾稽旧史与出土文物文献相互勘定,种种线索的排查,传统文献的真伪辨别,一个复杂而具有颠覆性的秦始皇形象终于展现在眼前。翻开《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秦始皇嬴政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我们将在具体逻辑和史实的基础上,重新理解这个中国史上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人——秦始皇帝嬴政。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插图增订版) 李开元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编辑推荐 享誉国际的秦汉史专家、史学界“福尔摩斯”李开元 历史推理开山之作:史学考证思维与推理小说趣味的完美结合 用侦探小说笔法写出司马迁不知道的秦始皇,环环相扣,拨开疑云,探问秦始皇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重返列国角逐的激荡时代,细数秦国崛起的纷纭史事: 吕不韦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父亲? 临危受命、平定嫪毐之乱的昌平君为何在历史上被抹除姓名? 秦始皇的皇后是否存在? 秦始皇为何宠爱胡亥胜过公子扶苏? 秦始皇多忌的性格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焚书坑儒坑的真的是“儒生”吗? 谁是抹黑秦始皇的幕后推手? 畅销十年,重磅升级,增订解析,精美插图 百余张精美插图:出土文物、考古文献、名胜古迹,亲历历史现场 增订近万字《史记》深度解析,开阔史学思维,打通历史脉络 胡亥墓-李开元摄 内容简介 秦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史料已经散佚,许多史实已无从考证。但在《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中,李开元教授基于田野调查、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穿越千年迷雾,侦察你所好奇的有关秦始皇的一切。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还原被历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对秦始皇及其周围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场、政治活动和秦代宫廷政治网络做了全面的勾勒,从而使得如谜的秦朝历史,有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黑夫木牍 作者简介 李开元 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曾先后受业于秦汉魏晋史名家田余庆、日本的东洋史学者尾形勇和西嶋定生,景仰司马迁,钦佩罗素。致力于恢复历史学的人文精神,倡导研究与叙事并重、文史哲贯通的风格。另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汉兴:从吕后到文帝》(即出)等。 目 录 世纪文景版序 再版序 自序 在推理中享受历史的乐趣 第一案 谁是秦始皇的父亲 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 1. 司马迁惹的祸 2. 嫌疑人名单 3. 发现了“奇货” 4.“奇货”的价值 5. 最高商业机密 6. 华丽的家族 7. 公关第一步 8. 华阳夫人的眼泪 9. 初审的意见 二、鉴定和取证 1. 法律鉴定 2. 刻玉符的意义 3. 医学鉴定 4. 太史公忽悠人 5. 第三条证据 第二案 弟弟和假父的故事 一、弟弟为什么叛变投敌? 1. 弟弟临阵倒戈 2. 邯郸脱逃路 3. 成蟜的身世 4. 三种外戚势力的博弈 5. 嬴政委政于谁? 6. 夏太后之死引起的震动 7. 寡居的帝太后 8. 献面首嫪毐 9. 嫪毐为什么封侯? 二、假父到底想要攻击谁? 1. 嫪毐之乱 2. 四大疑问 3. 他想攻击谁? 4. 动乱的余波 5. 茅焦劝秦王的历史意义 第三案 寻找秦始皇的表叔 一、谁接替吕不韦做丞相? 1. 神秘的昌平君 2. 又一桩质子事件 3. 被抛弃的母子 4. 历史学的探洞调查 5. 昌平君的官职是什么? 二、铜戈的秘密 1. 发现铜戈 2. 你买哪一站票? 3. 破解“丞相状” 4. 填补历史的空白 三、丞相的反叛 1. 挖出历史来 2.“□山”在哪里? 3. 混合洗牌 4. 打出后三张牌 5. 一箭双雕 6. 被隐瞒的历史 7. 王翦复出 8. 两封发自战场的遗书 9. 一场失载的战争 10. 昌平君之死 第四案 秦始皇的后宫谜团 一、秦二世与他的母亲 1. 世上有无始皇后? 2. 唯一的线索 3. 不幸的儿女们 4. 发掘公子公主墓 5. 废长立幼的打算 6. 秦始皇为什么宠爱胡亥? 7. 指鹿为马的人性解读 8. 胡亥的母亲是谁? 二、扶苏与他的母亲 1.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 2.“坑儒”事件的始末 3. 黄牌警告 4. 召回扶苏 5. 一着险棋 6. 不可理喻的自杀 7. 扶苏的复活 8. 藤田教授的推测 9. 谁是王后? 谜底 穿透历史的迷雾 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 1. 新的嫌疑人 2.《史记》是历史学的第三世界 3. 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 4. 从女性视角看历史现场 5. 从男性视角看历史现场 6. 献女故事的前提崩溃 7. 请动护宝槌 8. 谁是假货的受益人? 9. 移花接木的线索 10. 古代的文化大革命 11. 莫做“耳食者” 二、《史记》失载了的历史 1. 又是司马迁的错? 2.《穰侯列传》的启示 3. 魏冄身世之谜 4. 奇特强悍的宣太后 5. 发现《诅楚文》刻石 6. 破译秦楚“十八代诅盟” 7. 秦楚“袍泽之亲” 8. 二十一代联姻结盟的秘史 9. 秦始皇后半生的禁忌 10. 如芒在背的楚系外戚 三、顺天逆民秦统一 1. 一切历史都是推想 2. 重新寻找秦始皇 3. 推倒重来的工作 4. 颁奖台上的强势明君 5. 天意难测民意重 结语 我为什么写历史推理 附 录 一、大事年表 二、秦始皇年表 三、秦王婴父子列传 四、昌平君列传 五、焚书坑儒,半桩伪造的历史 六、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 ——重新书写秦始皇的历史 参考文献 致 谢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