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欢,是最好的理由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8-26

【王晶华】从教学中开心的事情说起吧。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让世界转动的,是爱。对自己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工作的爱,对这个世界的爱。对我来说,注定当一辈子老师,仅仅因为喜欢。

【陶继新】我也有同等的感觉。我喜欢当记者,终日忙忙碌碌,却又乐此不疲。因为太热爱这工作了。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天天快乐?我说,我的工作太有意义了!特蕾莎修女所说:“工作就是最好的悠闲活动。”我则说,工作是最佳的审美追索啊!

【王晶华】喜欢的时候,你会尽心、尽力、尽智慧,会有一些智慧的小点子,而这些会让课堂很新鲜,学生会盼着上你的课,很美好的感觉,这就是幸福吧。面对那些多姿多彩的学生,会让人油然升起一种责任感,你不得不时时擂响心头的大钟小鼓——轻慢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罪过,也不会快乐。

【陶继新】喜欢与快乐的时候,不但会外显出来一种特别良好的生命状态,还会不时地生成意想不到的智慧,甚至会走向思维巅峰的美妙境界,让灵感不断地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这个时候,学生乐于上您的课,并与您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美丽。

【王晶华】这种喜欢让我更能沉下心来,让生命散发出智慧和光彩。近几年,在静静的夜晚,我设计制作了高、初中地理必修教材全部的教学课件,它们是我智慧和喜悦的见证。好朋友问我:“你本来是很轻松的人,何苦做那么多东西,多累啊?”其实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累”,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再累也不觉得累,不喜欢的轻松也是累。

【陶继新】《大学》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能静,静而后有安,安而后能虑,得而后能得。”这方面的译文尽管很多,我却有自己的诠释——正是因为“止于至善”,才能有心灵的安顿,有了心灵的安顿,才能进入到宁静致远的境界。您为什么能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静下心来,关键在“止于至善”。正是因为您的善良,您对学生的爱,对万事万物的爱,才有了特殊的心灵的宁静,也才有了特殊的智慧,也才有了不同于一般老师的境界,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得”。

【王晶华】在这个世界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只有打心里喜欢,才能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才不会吝啬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陶继新】是啊!这个国庆节七天,除了昨天因父亲周年回老家一趟外,我都是在编辑部度过的,每天通过QQ与局长或校长对话,每天完成一万字左右的文章。从来不羡慕别人在外面游玩与吃喝,而是自我陶醉于电脑前的思想碰撞与文字对接。所以,每天一点儿也不累,每天都是诗意而又幸福地工作着。

【王晶华】同感。我喜欢“浸”这个字,一个人的一生,若有一样东西,能使他浸在里面,也就不算虚度了。仿佛水一样,这种东西,慢慢上升,淹没了你的每一寸肌肤,振颤了你的每一缕思绪,洗涤了你的每一个杂念。在里面,你绝对的纯净,绝对的快乐,世俗的东西早已不复存在,那是属于你自己的溢彩流光的世界。

【陶继新】为什么纯净?因为您“浸”之于水有了一种美妙的感觉,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老子对水特别欣赏,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果处处想着高人一等,事事与人争个是非,就失却了水的本然品质。有的人为什么那么烦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水之美德。您为什么总是这么快乐?就是因为您有了“上善若水”的体验。

【王晶华】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左右不了大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做最好的自己。在我很小的时候,每逢过年,左邻右舍都找奶奶裁衣服做衣服,她从不嫌烦还乐于帮忙。有一次,奶奶边裁衣服边不无得意地对我说:“人这一辈子,不管干啥,只要让别人一想到这个活,就想到你,就行了。”我至今记得她脸上的笑容。“做一样,像一样,要做什么,就把它做好。”一个人如果能静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直至成为艺术,生命永远是新鲜而幸福的。

【陶继新】您奶奶之言,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哲学家的格言!在一般人看来,她老人家所做也许太过平凡,可是,正是从这平凡中,昭示出了她的美好品德,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她不是时时想着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而是处处想着为他人做些什么。可以说,她是幸福的,是对社会做出贡献者。而老师,就要过这样的有意义的生活。在这方面,您为老师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