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静静的陪伴

 家在黄岛 2020-08-26

黄  家

岛  在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1

  经历了戊戌年黑色的七月,生养我们的母亲永远不再“麻烦”我们了,父亲的养老问题陡然摆在我们面前。

  考虑到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考虑到我们都要上班,考虑了若干若干……父亲倔强地说“哪儿都不去”,执意留在老家徐村,颓然地让二哥把母亲生前饲养的六只蛋鸡拿到集上卖了,自己孤零零地守护着他和母亲亲手打造的八间房,寡言少语,老寂落寞。

  尽管父亲身体还比较硬朗,可毕竟年事已高,又患有慢性病,我们兄弟四人放心不下,商量后决定轮流回家陪伴父亲。

  考虑到大哥在即墨工作距家比较远,我又比较忙,就安排大哥在周六,我在周日值班,三哥每周择机安排一天,其余时间全由二哥兜底值班。病退的二哥,是照顾父母的“功臣”。

  转眼两年了,寒来暑往的每个周末,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有了固定的行程和安排。即使公务在身,我也在完成任务后的第一时间赶回家。哪怕仅仅给父亲做两顿饭,我也稍稍会感到心安,养老是不能有借口的。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这两年在我们静静的陪伴下,父亲静静地安享晚年。



2

  前年初冬,同村的一位朋友,热心地拉着他父亲和我父亲,去胶南考察一家养老院。父亲当时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看到我们频频来回跑,早出晚归,他不忍心“拖累”我们;另一方面,他不情愿去养老院受管束。去考察的前一天下午,他很罕见地给我打电话,“明天非要去吗?”我宽慰他说,“去看看吧,万一你再喜欢呢?再说,去不去你自己说了算,我们不是非要你去。”

  第二天下午,他又打电话给我:“那儿条件是不错,可我还是不想去。”我说“不去就不去,我跟朋友说说”。他是一般不给我打电话的,除非他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后来回家,他慢慢道来,“一旦去了,家里锁了门,你娘就回不来了”,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3

  在农忙之余,小姨隔三差五来看望父亲,每次来都带着刚蒸的馒头、蔬菜水果等一大堆生活必需品。小姨也是快七十的人了,对父亲的牵挂和照顾,那是她在兑现对母亲的承诺,我们都懂得并深深感恩。

  孙叔是父亲的忘年交,才六十出头,经常过来找他聊天,顺便带着新鲜的蔬菜或玉米、花生等时令鲜果,他是个老支书,消息灵通,经常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通报给父亲,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人都直呼“想不到”,感慨“徐村从没有这样像样过”!

  邻居柱叔是个特别爱抬杠的“杠精”,每天都要过来逛几趟,特别愿意过来和我杠,一见我做饭晚了就戏称“晚饭邻居”,我不认账瞪着眼说“晚饭是好饭嘛”。去年,柱叔住过两次院,出院后父亲频频探望,多年的邻居也成了老伙伴了。

  瑞奎大爷偶尔来串门,他比父亲大三岁,已九十多岁了,耳朵几乎完全听不见了,他们的谈话只能笔谈,父亲在纸上写,他嘴上说,两人也“说”得也是不亦乐乎。近期大爷走不动了,春节后一直没来过。

  以前父亲常去西珠、西凤两位退休老人家里串门聊天,两位老人也先后过世后,父亲除了去村东赶赶集、逛逛刚落成的错水河公园,平时就很少出门了。

  人老了,世界就变窄了。有了这些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是父亲留在老家的念想和理由吧,尽管这些人越来越少……



4

  身居斗室的父亲,最大的娱乐是看电视。多年来他一直喜欢《天气预报》和《海峡两岸》两个栏目,有时正吃着饭,时间到了就把筷子一撂回屋看电视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关心天事和国事。母亲在时,他还经常陪她看电视剧,讲解故事情节,尽管母亲看着看着就瞌睡了。有时电视的声音一大,母亲就说“你要咱全村人都能听听?”,父亲就呵呵一声调到正常,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现在想来,我们觉得正常音量,其实父亲是听不真切的。现在我回家陪他看电视时,任凭他频繁开关、分贝再大,我们都能默默“忍受”。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聊天时有些话题,上次回家他已说过了,这次又当新闻讲,我们还得认真地听,就像他第一次讲。像父亲这把年纪的老人,能有他这样的身体就不错了,我们还能要求什么?

  父亲有着四十一年的教龄,年轻时也曾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都拿得出手,老来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令我们兄弟汗颜。母亲生病的五年间,他几乎没动过笔,当村委干部邀请他给“溪庐书庄”题写匾额时,他说练都没练,去了就让写,写完后不是很满意。他不止一次表达了遗憾之情,“手太生,写得不好”,我安慰他说:“你这样的年纪,写得不错了!”之后,有朋友让他写幅字,他用旧把报纸练了好些日子才动的笔,父亲是个不会敷衍的人。街坊邻居时常来找他写对联、文书什么的,他都乐呵呵地欣然命笔。

  多年来,父母的老屋冬天都有生炉子取暖的习惯。有一年,同村的一对年轻夫妇因生炉子,不幸一氧化碳中毒双双死去,父母都没有什么反应。有一次我刚回家,父亲就说,让兆胜哥给买了个燃气报警器,我说管用吗?你怎么突然想起安这么个东西?他说,都说管用。你娘在的时候,我俩不怕死;你娘走了,你们都回来住,可不是小事!说着便动手演示起来,我心一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嘴上说,注意点也好。



5

  父母都不喜水果,父亲整天守着一壶茶一盒烟。每次我一回家,他就主动给我倒上一杯茶,“快歇歇吧”。每当我喝了一口,父亲就连忙为我续水,我说自己来吧,他嘴里应承着还是该添了添,我就不再言语。

  多年来父亲坚持订阅一本杂志《特别关注》,这是一本类似《读者》的文摘类期刊,里面的文章确实不错,但是于我们,在手不离机的时代,已不再新鲜或稀罕。可是父亲却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读完每一篇文章,每次他都会递给我一本,让我读读哪篇哪篇,我都会敷衍说不错不错。

  言谈中父亲就唠叨,村里谁谁死了,你还能想起来?在我回答是或否后,他会接着说,人早晚要走这条路,快走了吧,别给儿女添麻烦了。我知道他在影射自己,就不高兴地说,每个人的寿命都是自己修来的,也是儿女的福气,老人在,他们还是孩子;老人走了,他们就是老人了。父亲也就不再言语了。

  每次我一回家,父亲就给王台二哥打电话,“你小弟回来了,你不用回来了”。其实,这个电话完全可以由我来打的。

  夏天的晚上,我们都在院子里纳凉吃饭,固然有天上的星星眨眼睛、邻居家的小猫来蹭饭等乐趣,也抵消不了蚊虫叮咬的带来的烦恼。每当此时,父亲便颤颤巍巍地端出点燃的蚊香。有一次,蚊子特别猖獗,轮番叮咬我的两腿,可他半天没端出蚊香,我没好气地催他“快点,叫蚊子咬死了!”还是没有动静,便跑进去一看,原来蚊香受潮都粘在一起了,一掰就断,他已经掰碎了一堆,显然没法再用了,我们只得赶紧退回屋内。

  耄耋之年的父亲,耳朵有点背了,好多话我得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说。有时实在不耐烦了,我就不吱声了,他或者顺着当时的话题自言自语,或是干脆不言语了。

  当然,这主要是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宽容。但我常常忍不住扪心自问,人老了,就会变得更“卑微”吗?

  最美不过夕阳红,只是一句动人的歌词。其实,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哪个人的晚年不是风雨飘摇、千疮百孔?大妹回去看望父亲后,跟我说“大爷脸上的老年斑大了,听力也下降了,老得让人心疼”。良久,我说“没办法,只能尽量做好我们能做的事”。

  凭心而论,我不是个好儿子。论陪伴父亲的耐心,我不如大哥;论陪伴父亲的时间,我不如二哥长;论给父亲做饭的用心,我不如三哥。我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哥哥们的关心包容,我用我自己的方式爱着父母,爱着这个家。



6

  “童话大王”郑渊洁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1985年以来创造了半月刊《童话大王》34年发行1亿5千万余册的神话。当年他全靠一支用不完墨水的“神笔”,当他发现是老父亲深夜起来给他灌墨水的真相后,他们父子之间有过一次感人的对话,他父亲说“你写到什么时候我就给灌到什么时候”,他说“你灌到什么时候我就写到什么时候”。诚哉斯言!

  人间重晚晴,好雨润无声。陪伴的力量是有限,阻挡不了父亲衰老的步伐。可我们相信,有了我们的陪伴,温暖能够穿越心灵,慰籍父亲那颗孤独的心。

  你陪我长大,虽然辛苦但是充满希望;我陪你变老,几多心酸并充满无奈。生命的轮回中,每个人都是过客,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这一点,父亲做到了。

  父亲,让我们慢慢的陪你变老,是我们对血脉亲情的敬畏,也是对“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的传承,是对逝去母亲最好的纪念。

  父亲,比起母亲,长寿的你是更加幸运的。欣逢盛世,你当更加努力地活着。有了我们的陪伴,你会相信人间值得,生命美好,活在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父亲,准备好了吗?Let's go!


作者/韩明

简介:机关公务员,黄岛人,一直与数字打交道,偶尔以文抒怀,但情真必拙,写作一直在路上。


诵读/王刚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常务副主席。喜欢朗诵,用声音传播真诚,浸润岁月,温暖人生。


摄影/李克伟

简介:家在黄岛·小城摄影俱乐部会员。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喜交友,爱摄影,闲暇之余,每每与三五影友行走山海之间,领略身边的自然人文,甚喜。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静   秋

校稿:王礼明

音频:王   刚

复审:尹   芸

发布:尹   芸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