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同学宋元明》的教育启示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我们同学宋元明》的教育启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今天,我在微信公众号里读到了一篇小说,题目是《我们同学宋元明》。小说从“成长”的角度概述了主人公宋元明十几年的生活历程,其间还纠缠着他与女老板以及班长胡若兰的情感经历。不过,读完之后,我觉得从教育的意义上解读这篇小说,可能更有意义。

故事是从宋元明到市博物馆下属的画廊工作开始讲述,但事件的真正的起点是在高一。当时宋元明的班里一位同学从食堂换来十二元的饭菜票,在教室不翼而飞了,这段时间,有四名同学在教室里打扫卫生。班长胡若兰当即便主持查找,打扫卫生的四位同学便成了重点嫌疑对象,其中就包括宋元明。胡若兰对他进行了重点的检查和询问,无果,于是便在第二天早自习时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把“贼”选出来。投票的时候,大家想起了宋元明昨天接受“讯问”时神色紧张的样子,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将他选为“贼”。很明显,这一做法是极为荒唐的,但组织者毕竟也是一名学生,此事便情有可原。

班主任回到学校之后,“感到这事似乎带点包办婚姻的意思,但不能因为包办就不生孩子,况且他也没有更好的破案办法,为了公平公道起见,他表示应该允许宋元明同学证明自己确实没有偷饭菜票,如果他证明不了,才能采取处理措施,以儆效尤。”但是很遗憾,宋元明没有能力证明自己的清白,最后班主任宣布了处理意见,一是退还十二元钱的饭菜票,二是在班会上作深刻检查。这一做法其实是延续了班长的处理意见,班主任在没有深入调查取证弄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依靠“民主选举”的方式抓住了“小偷”,此事便值得商榷了。也正是因为这一偶然的事件,彻底改变了宋元明的人生历程。在听到“处理结果”之后,小说这样写道:

“贼”终于落到了实处,全班同学尤其是那些背了嫌疑的人,心忽啦一下都放了下来,七嘴八舌地表达出各自的鄙夷和愤慨。宋元明找不到有力的词语辩解,只是委屈得泪水往下滴,嘴里喃喃地说不是我。

第二天,宋元明便提出不想上学了,要到市里找活干,后来宋元明返校之后,将自己在城里打工赚到的十二元钱交给了胡若兰。这件事不仅给宋元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胡若兰带来了心理压力。高中毕业,原本成绩优异的宋元明落榜,不得不到城里干粗活打工,后几经转折赚到了钱,成了“富翁”。小说的结尾,是宋元明的“贼镇娱乐城”开业,全班同学除身为镇长的胡若兰之外全部到场。在开业典礼上,宋元明请求当年那个偷了十二元饭票的人坦白,他说:“我已经背了十几年的黑锅,只要你坦白了,我就不是贼骨头了。”自然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坦白,但作者若有所思地写道:

他是我们的同学,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空间,不同的是,那年选他为“贼”时,我们都是举手者。

我们再来反思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不论是班长还是班主任,尤其是担负着教书育人责任的教师,在处理这件事上存在着简单与粗暴。投票选举,这本是民主治班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深得学生欢迎。但这种民主形式,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境。此前,我在网上看到过“投票选差生”,这篇小说中出现了“投票选举小偷”,这其实是打着民主的幌子进行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勾当。美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提出“多数人的暴政”这个问题,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曾经是“多数人暴政”的受害者。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是民主的体现。

其次,当事情发生、恶果已然酿成时,我们在小说中看不到教师的反思,相反却看到了另一个“历史中的人质”胡若兰的悔恨。正是这种悔恨,让她与宋元明产生了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当然,这是出于小说虚构逻辑的需要。从现实上看,教师即使按照校长的指示给宋元明“平反昭雪”,但依然没有抹平学生内心深处的“尊严伤害感”。我不敢保证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情境,当出现类似的问题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关注表面上的“平反”,而是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去做工作,毕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宋元明事业的成功,只能说明他利用自己的特殊才能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实际上他并未从阴影中走出,这给他带来了,或许是终身的遗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我们的公民教育究竟如何开展。当班长、班主任实行了“投票选举”的民主形式时,作为真正的“嫌疑人”,肯定认同这种形式,但是其他同学呢?正如作者所说:“那年选他为‘贼’时,我们都是举手者”,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公民教育需要进一步改进。现在,公民教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公民教育意味着教育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个合格公民显然不仅仅是重视自己的权益,而是在关注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能够保障他人的权利。但是现实生活中,“沉默的”依然是“大多数”,如何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意识到自我与他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存在,并且从行为与实践的角度改善这种状态,这应该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即使不能够立即“参政议政”,也要有民主的意识,也要意识到他人的合法合理存在的价值。公民教育专家檀传宝先生认为,公民意味着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是盲从不能算着公民。而“各人自扫门前雪,不问他人瓦上霜”的人只能算是“私民”,即私下的小农意义的人。

知耻近乎勇,承认过失与错误是需要勇气的,敢于直面自己缺陷的人,是真正的勇者。但愿,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发生在宋元明身上的“投票闹剧”能够不再发生,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更要对公民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