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短”对“差生”教育的启示 一次出差,我在一个宾馆里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宾馆院子里扫地的是瘸子,在餐厅洗碗的是驼背。按常规,宾馆都十分注重员工的形象,但这个宾馆为什么要请这些有残疾的人来从事这类工作呢?我带着疑问访问了宾馆的经理。宾馆的经理对我说:“人们都习惯于用人之长,但我要用人之短。”他说:“瘸子扫地,一步一步实实在在,扫得非常干净;驼背洗碗,免去了常人弓背弯腰之苦,碗也洗得干净。同时还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机会,这何乐而不为呵!” 听了经理的话,我深有感触! 这哪里是用人之短啊! 这种“用人之短”是变“人之短”为“人之长”!这对我们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在学校,大多数教师一般都喜欢那些听话、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上课发言、参加竞赛活动、当干部、评优等方面受到激励的机会更多。但对那些“成绩差”、“不听话”、“有缺点”、 “爱给老师找麻烦”的学生,往往是批评多,“用”得少,经常被忽视,至使“短”会变得更短。我们要懂得:教育过程就是学生由“短”变“长”的过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短”。要向那位经理学习,教育中要敢于用学生之“短”,善于用学生之“短”,树立全面、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的“短”一定能变为“长”。 有这么 一名学生,因学习差换了一个环境,转到一所新的学校就读。入校数学测验只得了20分,家长很难受,觉得孩子学习没希望了。这时,新班主任给他订了一个增加20分的学习目标。一个半月后,这名同学数学考了56分。班主任宣布,这次全班考得最好的就是这名同学。同学们都很奇怪,老师说:“这名同学数学考试比上次增加26分,有谁比得过他吗?” 于是老师提议,全班鼓掌,向这名同学表示祝贺。也许是这名同学第一次受到这么热烈的赞扬,他哭了。这名同学从此爱上了数学,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这位班主任帮助这名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比补多少次课的作用都要大!优秀班主任和教师的高水平高在哪里 ?高在 能够转化 “ 差生 ” ;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能够交给学生分数以外终生受用的东西。 心中有“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