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20篇:【生活有悟】之观影札记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9年第20篇:【生活有悟】之观影札记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到厦门游玩,路上观看了三部电影。现在看电影,多是“后知后觉”,即是在电影下线之后再从网上下载观看。不过这样也好,时间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必被影院“绑架”。观看一部好电影,其实就是阅读一本好书。我不懂太高深的电影理论,只能将观影过程中的审美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第一部是印度电影《起跑线》,相信中国家长观看后一定会有同感。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的焦虑。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读高档的私立小学而挖空心思,他们先是试图混进上层社会,后又托关系走后门,最后又为了获得一个弱势群体的指标而扮演穷人,而当一切终于如愿以偿时,拉吉和米塔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终于醒悟,高档私立学校并不是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又将皮娅转到了公立学校。观看之后,我虽然觉得结局很美好很理想,但这种美好只是一种单方面的幻想。因为这部影片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又极度敏感的话题,即教育公平与均衡的问题。重要,是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敏感,是因为一切落实到现实中时就会产生更多的细节问题。拉吉通过自己的捐献改变了一所公立小学的面貌,并且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里,理由是公立学校的学生也很有天赋和才华,给他们一个舞台的话,他们也能够绽放自己生命的光彩。但从现实上讲,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取决于硬件条件的改变,为孩子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本身。我一直认为,教育公平与均衡从来就不单单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综合力量的博弈。通过这样一种充满戏剧性与偶然性的叙事,证明“起跑线没那么重要”,其实论据并不是很充分。不过影片至少有一点说的很对,孩子的“起跑线”更多的是家长焦虑情绪的体现,当家长把心态放平和,孩子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拉吉和米塔为了混入上层社会而把“分享是最大的快乐”挂在嘴边,而皮娅恰恰是在和贫穷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分享是最大的快乐”。

第二部是庄文强导演的《无双》,这确实是一部烧脑剧,甚至“烧”到看不懂真正的故事,还得去求助网上的“剧情解析”。上一次“烧脑经历”还是看陈正道执导、黄渤主演的《记忆大师》。结合“剧情解析”,我又把电影回看了一遍,才明白真正的关键。第一是李问在监狱中画邮票的原因,第二是秀清被整容的片段,第三是酒店大火并的情节,第四是李问被保释之后,他问“阮文”说“我还以为你不会来”,第五是“画家”进入警察大楼被活捉,却说自己是押送犯人的司机吴志辉,第六是警方发现真正的“阮文”在外地创作,根本不在本市,第七是阮文指着照片上的李问对警察说“我以前见过他,他是我的邻居”。这几大关键点清楚之后,才明白真正的阮文与秀清之间容貌相似,是因为秀清在毁容之后,李问将其整成阮文的样子,这一点在二人后来关于“真”与“假”的对话中有所体现;而周润发主演的“画家”就是李问在见到了押运司机之后临时虚构出来的人物,借以逃脱罪责顺利保释。电影取名“无双”,含义有多重,表面上跟假钞有关,实际上与真爱有关。李问在困顿时期见到邻家女孩阮文,只能偷偷爱恋,他向警方叙述自己与“画家”的经历,其中也隐含着对阮文的一片爱情。关于阮文,李问与“画家”之间的对话,本身就是两个“自我”的纠缠与斗争。这个经历本身亦真亦假,经历暗示的人生矛盾与挣扎是真实的,而“画家”是虚构的,“阮文”也是虚构的。

第三是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最近我观看了不少黄渤参演的电影,例如《鬼吹灯之寻龙诀》《记忆大师》《亲爱的》《无人区》《杀生》等。《亲爱的》以“动情”为主,《记忆大师》以“烧脑”为主,《杀生》以“思想”为主,而这部《一出好戏》与《杀生》有点相似,都是讲封闭社会环境下人性的嬗变,虽然故事结尾都带有一抹亮色,但整个故事的思考是“悲观主义”的。一个公司组织团建活动,开着大黄鸭到海上旅游,不幸遇到了变故,一群人流落荒岛,于是开始了“人的产生”与“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流落荒岛之后,金钱、知识、权力都失去了作用,面对生存压力,人们选举了有野外生存经历的司机小王当领导,但是小王的领导慢慢演化为专制压迫,而不甘受压迫的张总带领一部分人脱离了大部队,开始了另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社会。马进和马小兴又看不惯张总等人的商品逻辑,愤而离队,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社会,他们“发明”了电,能够让岛上人的手机充电,在手机上查看以前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这种极度孤独的状态下,商品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张总宁愿让渡所有的资产,只为充一次电看一看自己的孩子。而在这种社会的“更迭”中,人性的丑陋与善良相继上演自己的故事。当马进、马小兴和小王发现了大船,断定外面的世界还存在时,马小兴为了保住目前的生活状态,指认“小王”疯了,马进受不住良心的折磨,说出了真相,也被指认为“疯子”。最后,马进和小王通过自己的智慧,忍受着不被人理解的苦楚,引来大船将岛上的人接走,自己失足落水,不过最后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网上有文章指出了“荒岛”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同构关系,这也是黄渤作为导演的独特思考。但是我却读出了《杀生》和《一出好戏》之间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启蒙者”的悲剧命运。“牛结实”是一个启蒙者,“马进”也是一个启蒙者,他们不仅不被大众理解,同时还要受到来自敌对思想的迫害,他们的命运和鲁迅笔下的启蒙者有相似之处,不过马进的命运比牛结实和夏瑜好得多。这也是作者理想主义色彩的体现吧,比起《危楼愚夫》里被群众打翻在地的尼基丁,马进确实很幸运。如果影片结局是:马进被“愤怒”的民众推入大海淹死,大家杀死马进后发现了前来搭救他们的大船,这样的结局会不会更为深刻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