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35篇:【读书有思】之读施良方教授的《学习论》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9年第35篇:【读书有思】之读施良方教授的《学习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施良方教授是我国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专家,他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论》分别从课程、教学、学习三个领域剖析教育,我习惯将三本著作合称为“教育三论”。课程论是研究的主要是课程领域的观点,教学理论自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育,学习论侧重于从学的教育研究教育。这三本著作可以说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奠基性著作,我极力推荐一线教师要去读这三本书,掌握最基础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观点与知识。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就包含了“学习”二字。中国古代先贤十分重视“学”,而“习”更侧重于实践意义上的练习。不过《学习论》一书所说的“学习”,更侧重于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在施良方教授看来,心理学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学习”的概念:一是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这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二是学习指认知结构的改变,这是认知学派的观点;三是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这是人本主义的观点。在对这些观点梳理的基础上,施教授给“学习”下了一个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学习引起的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内化为一种长时间的经验,引起学习变化的是心理与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首先,刺激-反应理论视角的学习,即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有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格思里的邻近学习理论、赫尔的驱力还原理论以及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实验观察与研究,认为学习者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他们强调强化和邻近在学习中的价值。尤其是强化,几乎所有的行为主义者都认为它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其实,强化理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很常见。一般说的“少走路多回头”的复习模式,其心理机制就是强化。桑代克提出了学习律,认为学习即形成联结,还提出了著名的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斯金纳则对强化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研究与实验,区别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区分了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实验了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而通过强化安排来塑造行为,这就是斯金纳理解的“教育”。

其次,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这种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其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自然会把重心放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认知心理学肇始于格式塔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代表性的理论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以及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皮亚杰的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南,相信很多教师都有多了解。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由此他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过程,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构该学科的结构体系,强调直觉思维和内在动机,提出了“即时反馈”和“提取”等学习策略,应该说对我国的课堂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奥苏贝尔提倡意义学习,他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种已知的内容,奥苏贝尔也理解为“认知结构”,即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意义学习主要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等多种形式。他的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正是在这此基础上,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其具体主张对我目前正在思考的“支架式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再次,人本主义者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他们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他是怎样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知觉世界的。学习不是习得,而是“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是唯一的真正学习。代表理论主要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他提出了“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相关时,意义学习便产生了”等十条关于学习的原则,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介于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之间的中介流派,例如加涅的累计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加涅提出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八中学习类型,提出了五类学习的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布卢姆主要研究教育目标,这属于教育评价研究。他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该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循着这一线索,他阐述了几种关于学习的观点与策略。班杜拉的观点主要是“交互决定论”,即人的学习是在行为、个体与环境之间交互进行的,他注重榜样的作用,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并提出了三种学习机制:替代过程、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

总之,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话语,都可以在以往的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学习理论中找到其出处。例如“重要他人”来源于班杜拉,“学习潜能”来源于人本主义者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