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44篇:【教研有味】之2017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研读札记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9年第44篇:【教研有味】之2017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研读札记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研读了2018年宁波市中考试题之后,意犹未尽,于是又找来了2017年的试题。读过几遍之后,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悟。

第一,今年名句默写题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即用一段话挖空填写名句的方式,即翻开书卷:一抹山色能引发遐想,“水是眼波横,①”;一江流水能激起感慨,“②,不舍昼夜”……从形式上看,前四句基本上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请考生补充完整。后六句,则是提供语言环境,请学生根据句意填写相关名句,这属于理解性默写。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命题角度看,难度更大一些,因为不可能有现成的语料。

第二,分值为6分的名著阅读,大致占据了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的“语言运用”位置,一共两道题,第一题属于作品与内容之间的配对。第二题是:《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组任务,结合相关情节甲乙印证。(3分)①“好事情”——阿廖沙(《童年》) ②苏辙——苏轼(《苏东坡传》)我不清楚《苏东坡传》是不是必读名著,单从这道题上看,命题者省略了原文选段,直接用既有的内容即“陪伴”将名著人物串联起来,这带有“语言表达”性质,但表达又必须建立在对名著作品的理解上。

第三,小说试题也有创新之处,题目直接提供了类似于考点之类的提示。例如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这道题前有“标题·主旨的暗示”字样,其他三道题分别有“故事·场景的组合”“语言·意义的蕴含”“称呼·人物的标识”。一方面,这是暗示了考点,可以为考生答题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包括知识方向与思维方向;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审题难度,使学生的学习重点从“知识的记忆”转移到“知识的理解”上。就拿上面这道题来说,理解标题的含义,要结合主旨进行,这是考生答题的方向,但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这就需要考生运用技能去分析概括。那么,小说标题与主旨的联系,这样的“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考生要去做的就是将对标题的理解与主旨联系起来。

第四,实用文文本《理性思维》选自美国初中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材料依次介绍了与理性思维有关的几个概念,例如类比与对比、应用概念、理解图表、因果推断、归纳、做出判断。不过这道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除《理性思维》主文本之外,命题人还引入了《创造学与创造工程》中的一小段话,以及《范进中举》教学片段。试题除了直接考查对原文概念与文意理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实用文”的实用性。考生掌握了材料中的概念之后,能不能用相关概念与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一题为某些段落配插图,基本上考查的还是学生对文意和概念的理解。但是第13题阅读“链接材料2”,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用到了哪些理性思维技巧?请作分析。这道题就是直接考查学生利用原文概念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于教学片段也不会感到陌生。从这个题目上,我们不难看出宁波市对初中毕业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文言文方面,课内文段选自《五柳先生传》,课外则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两个文段的主人公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喜欢酒。因此,在常规的短句、文意理解、翻译等考题外,命题人还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和一道问答题,如下:

17.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18.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

填空题考查关键词句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直接指向了人物形象的概括。问答题则在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将思维进一步引入“人生品质与追求”的层次。这其实也是一种群文阅读的考查形式,群文考查无非是求同和求异,当然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回答。

第六,今年的小作文是10分,题目是: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字以内。“哇!又超过了一辆‘宝马’!真带劲!”“爸!这里限速50!”“啥关系!没警察。这段路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我上一篇文章曾分析过,此处略。

第七,宁波市的大作文比起广东中考作文题目,也有一些变化。本题提供了“拍照小贴士”和“生活小贴士”,并有相应的文字内容。前者是“靠得太近,被摄物体容易变形;有时往后退一退,拍出的照片更自然”;后者是“车来时,一拥而上会造成拥堵。有时往后让一让,上车更快捷”。要求考生以“往后一小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样的材料和题目,给学生的文体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题目有一个提示是:“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句中的“理解”指向了议论文写作,而“感悟”又指向了记叙文写作,但不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应该说,这样的“文体容量”较大的题目,可以给侧重于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的考生一定的自由度。

从能力考查上讲,宁波市这套中考试题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同时对高阶思维进行考查,这一点对课堂教学也将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再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课文写了什么”“答题模式总结”的层面了。而从命题人角度看,我看到了命题人的专业素养与学术水准,更看到了命题人对题目进行精心打磨的耐心与创意。正因为有这样的专业团队支撑,试题才具有高度的创新性。试题命制不仅是技术活,同时也是艺术活,更主要的是学术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