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61篇:【教研有味】之最好的培训是自我学习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9年第61篇:【教研有味】之最好的培训是自我学习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在教育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新课标的颁布与新教材的实施之后,教育行政部门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大规模培训、全员培训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落实新教材的理念,这无可厚非。对于教师而言,似乎也希望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得前言的课改、教改理念,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我想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培训是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外出培训、参加论坛或学术会议,对于教师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开拓视野。教师每天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土地”,埋头教书,低头走路,而没有机会抬头看天,仰望星空,这种状态很难获得成长。教育界的学术大师在探讨什么,同行们在做什么,别人的课堂教学如何展开,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不关注不思考,教学逐渐会成为一潭死水。而获知这些信息的最好方式自然是培训,到高校听听教育大咖们的前沿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听听同行们的教育探索实践经验,这就相当于给封闭的教书生活打开了一扇门,可以自由接触到外界新鲜的空气,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呼吸”。二是指明方向。一次培训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培训的功能也不在于此。不论是教学还是教研,头绪很多,如果没有一个方向的指引,就会有“老虎咬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培训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个“索引”,指明努力的方向。按照这个“索引”去探求更为广阔的世界,朝着一个方向不断接近真理。三是加深印象。有时候在期刊上读到某位专家的论文,并且也做了读文笔记,但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有一个机会聆听专家讲座,那印象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去年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高中语文研讨会上,我有幸听到了徐飞老师的关于逻辑思维的讲座,而以前在期刊杂志上读到过好几篇论文,但讲座的印象还是更为深刻。或者说,讲座也加深了我对徐飞老师研究成果的印象。应该说,教师有机会外出培训,其作用是巨大的。

但是不是说,如果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就得不到成长呢?地区差异的存在,会让学校的教师培训机会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很多地方的老师,很多年都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这些地方的老师又该如何实现专业成长呢?我的判断是:有培训当然要比没有培训好,但也不是说没有培训就要坐以待毙,就不能成长了。这就需要教师有强大的内驱力,通过自我学习实现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好的培训是自我学习。培训,从根本上说属于“外部驱动”,起到的是激发、加强、了解等作用,只有和“内部驱动”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例如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专家概述了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认定,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以及关于学业质量监测的课程评价,但这需要建立在教师阅读课标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没有阅读原文,听再多的讲座也没用。甚至,教师只要反复阅读课标文本,厘清与2003年课标相比的变化之处,并在教学中实践相关理念,这种效果要比听讲座好得多。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自己对课标进行透彻的研究与解读,在此基础上去听专家讲座,进而实现有效的对话与沟通,并反思自己的研究与实践。

确实没有条件进行继续教育的教师,也可以选择自我学习的方式实现专业成长。例如没有机会去听名师的课,那就去下载名师的教学视频,下载名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案例,研读这些视频和案例,总结名师教学的经验与智慧,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反思,其效果不比现场听课差;教师还可以利用好“中国知网”上的资料,例如教一篇课文,那可以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去研读名师的文本解读文章,去研读发表在核心期刊或重要期刊上的课例和论文,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再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久而久之,教师也可以摸索出一套课堂教学的模式与规律来。这样的教学研究,扎根于课堂与案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的学习方式。一年时间内,我们一共进行了七次论文研磨活动。其实,论文研磨,对有的教师很有效,对有的教师而言可能无效。受实际情况限制,有的小组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学科差距的存在,往往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意见,这就使得部分教师感到研磨活动有些流于形式。这一点确实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缺憾。但我的引导重心显然不在于论文研磨活动本身,研磨只是“临门一脚”的功夫,是论文写作的总结性活动。真正痛苦而有效的活动,是在布置写作主题到论文完成的阶段里。当我们布置写作的文体,例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方法应用型课例论文等之后,没有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进行写作,仅仅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或范式,具体的写作内容与思路,需要教师去自主探索。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仅有框架是无法完成论文写作的,于是老师们便会去通过参考模仿他人的论文、梳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设计与反思等形式,搜集写作素材,构建写作思路,思考成熟之后再进入真实的写作过程。这个过程,表面上看是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学成果梳理的过程,是一个交织着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教师的成长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通过这个过程写出来的论文,才是既有理论含量又有教学指导价值的文章。这个过程,没有专家的指导,没有系统的培训,老师们只是有一个大致的写作与思考的方向,这其实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外界的条件与限制,确实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但成长需要的是内驱力,是生发于个体内心深处的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动力,是冲破一切阻拦的精神与勇气。有机会培训,那就珍惜;没机会培训,那就创造条件实现自我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