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第131篇:【教研有味】之谈谈专业阅读的“悖论”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9年第131篇:【教研有味】之谈谈专业阅读的“悖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读到了一篇《为什么热爱阅读的老师稀缺》的文章,作者提到了一个专业阅读的“悖论”问题:“读懂的书基本没用,有用的书基本读不懂。”这个结论虽然有点武断,但也道出了目前教师专业阅读的困境。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第一,“有用”指的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用处,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实际作用,主要是从知识与理论层面而言的。第二,专业阅读中,能够读懂的书,多数是经验总结式、精神濡养式的。这些书都有一些漂亮的题目,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能够实现教师精神成长。第三,有用的书基本读不懂,那是因为这些书大都理论性比较强,知识层面远远超出了教师现有的水平,于是接受起来相当困难。读不懂,于是就不读了,教师也一直得不到专业成长。

“有用”和“不懂”的矛盾,确实是令较多老师困惑的。有一次讲座之后,有教师问我:“郭老师,我不是不想读,而是真的读不懂那些课程与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即使读懂了一点,也记不住,更没有办法在课堂教学实践或者论文写作中运用。怎么办?”相信这样的问题,肯定困扰着很多教师。这也不奇怪,教师多数毕业自高校的相对专业的院系,数学教师毕业于数学学院,物理教师毕业自物理学院,语文教师则多数毕业于中文系,老师们拥有的学科背景类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教学不是说仅仅有背景知识就行了,还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在职前的学历教育阶段是不会接触的,毕业之后想要获取这些理论知识,那就相当于要重新学习一门以“教育学”为核心的课程,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即使是教育学毕业的老师,求学期间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著作进行系统阅读的,毕竟是少数。因此,教师的困惑、专业阅读的悖论是有原因的。

在我看来,专业阅读也要有“只问阅读,不问收获”的无功利的心态。拿起一本书,想要读懂是正常的心态,但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就要有“埋头苦读,读懂多少算多少”的决心,还要做好“一遍不懂,再读一遍”的准备。记得毕业之后阅读第一本非常专业的语文教育著作就是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术语的陌生、案例的陌生、理论的陌生,导致我出现“只认识每一个字,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的窘境。不过我还是坚持把这本书“啃”下来了。读完之后,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了一些收获,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后来,我没有马上着手阅读第二遍,而是读王荣生教授的另一本书《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有一些内容与《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是相通的,读的时候感觉又明白了一些知识与理论。过了两年,我又重读了《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感觉能够读懂的内容更多了。读书就是这样,不能老想着读一遍就要全部理解,就要全部弄懂。

专业阅读还要建立一种“互文性阅读”的理念与实践模式。一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心理学理论,一定是多次出现在同一领域的著作中的。例如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即源自于皮亚杰本人的学术著作,也会反复出现在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著作中。那么,我们对皮亚杰理论的学习,就带有一种“互文性”的特点。例如我当年阅读《教育心理学》,接触了韦纳的“归因理论”,当时也看懂了,但是没记住具体的内容与术语,然后再看其他书的时候,又接触到了这个理论,又记住了几个术语,但还是没有记完。那么对于这个理论的记忆,自然需要接触很多很多次,才有可能熟练复述。赫尔巴特的课堂教学的阶段、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布鲁纳的教育理念等等,我到现在还没有办法精准地复述,写论文时还是需要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理解了一种理论、记住一种理论、复述一种理论、运用一种理论,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了不一定能记住,记住了不一定能复述,能复述的也不一定能运用。理论的学习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要能够经得起反复。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集中背诵,像大学时应对期末考试那样,在短时间内对某些常见的理论进行强化记忆,这也是可以的。

我们的写作团队,今年要求读完六本专业书,分别是崔允漷的《有效教学》、靳玉乐的《课程论》、沃尔夫克的《教育心理学》、范梅南的《教学机智》以及《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布鲁纳教育论著选》。据我观察,大部分成员都在读《有效教学》《教学机智》,也有部分成员在读《教育心理学》和《布鲁纳教育论著选》。我知道,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有时候还有一种读不懂的抓狂感。于是我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激励甚至强迫成员读书,例如每个月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我很欣慰地看到,有不少成员能够将“读书笔记”和“教育叙事”结合起来写,引用专业阅读过程中的理论和术语,来印证、解释教育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也有并不少成员在读完一节或一章之后,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说明我们强制推行的专业阅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其实,我们的成员已经在无意之中创造出了一种读书笔记的写法,那就是将阅读心得融入案例写作中。最初可能是很生硬地用,甚至是为了引用而引用,这不要紧,关键是要有运用的意识。

回头再看“阅读悖论”,表面上看是悖论,却是可以解决与应对的。刚开始的专业阅读肯定是痛苦的,但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以前说过,从0到1是很难的,但是从1到2却是很容易的,从2到正无穷,那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既可以摘录原文,以备后查;也可以针对某本书、某一章、某一节甚至某段话、某句话进行反思,写出读书心得;还可以和教育叙事的写作、教学反思写作、活动反思写作结合起来。读写结合,养成习惯,所谓的“悖论”也就不复存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