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碑刻讲座 20 奇纵恣肆隶书—杨淮表记

 老邻居888 2020-08-27


酒狂 龚一 - 千古绝响·古琴


 奇纵恣肆隶书——杨淮表记 

任启政

《杨淮表记》,摩崖石刻,刻于东汉熹平二年,却是西汉的气质。原在陕西汉中褒斜谷之石门西壁,与《石门颂》同处于石门之壁,但晚《石门颂》二十六年而刻。

1971年因汉中褒斜谷修水库,与《石门颂》等刻石一同迁往汉中市博物馆。

《杨淮表记》通高216厘米,上沿宽67厘米,下沿宽50厘米。无额,文隶书,共七行,行24至26字。

《杨淮表记》布局生动,错落有致,欹斜相生,既有篆书线条的骨气通达,又有隶书笔画的多姿多彩,野逸放浪胜于《石门颂》。古人对此碑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一,古人对《杨淮表记》的评价

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云:“《石门颂》刻于建和二年,《杨淮表记》刻于熹平二年,其间相距二十有六年,书法朴茂如一,而古拙疏逸则更胜。”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润泽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宕过之。”

“杨碑最大的书法特色就是古奇纵逸,疏宕天成,后世之《爨龙颜》、《灵庙碑》大由所出,其字朴拙真率,巧夺天工,观之则生迥尘寰,飘然物外之感,但凡古隶,尚之周正规矩,唯独于此,天人合一,而古意存焉,日常临写,心摹手追,浑思度外,可矫帖学习气之弊。”

二.《杨淮表记》的艺术特色。

《杨淮表记》是汉隶中的尚意书风的代表,是汉隶中最注重观赏性、抒情性的作品。一是笔法上非篆非隶,沉着圆劲,纵横挺拔,而草情篆意尽笔端。二是随意谋篇,自然变化,无拘无束,豪放不羁,结体如野鹤闲鸥,道骨仙风。

三.《杨淮表记》的书写方法。

1. 学习《杨淮表记》,要先从篆书入手,而篆书又不宜从《峄山碑》和《会稽刻石》的复刻本或从清人中规整严肃一类的篆书入手。而应从商周金文中的《散氏盘》、《毛公鼎》之类的篆书入手。

2. 要注意《杨淮表记》的谋篇分行是汉隶中最具个性的。首先是分行不求其正,不求其匀。不理会东汉官方文字(隶书)的布局格式而字距拉开,行距拉紧的规范。字与字之间距离不等,行与行之间宽窄不等,分行布白气韵之生动是汉隶中绝无仅有的。

3. 《杨淮表记》的笔法,与《石门颂》刻石笔法相通,都是藏锋起笔,逆入平出。横画比《石门颂》更求其平。但石面比《石门颂》更不平,凸凹更厉害。从拓片看,行气不及《石门颂》贯通。

4. 《杨淮表记》石质较粗,石面并不光洁,再加上当时书家书写此碑的浪漫气魄和抒情潜质,已十分明显地流露在作品章法布局、结字行笔之上了。因此《杨淮表记》的墨法是肯定枯、润、浓、淡变化多端,无比生动的了。

5,习此杨碑,如打太极,线条古籀气十足,不入规则,却处处有规则,好像无法度,却无不在法度之内,无法之法,可谓妙法。过于规则的汉隶,易学死,僵化成美术字,而此碑摩崖却气象宏大,弱规则而重精神,更接近汉代人那股豪放雄浑之美。

学习《杨淮表记》有一定难度,如果在很好的理解汉代刻石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拓本,先临写金文作基础,进而临习《石门颂》,再学《杨淮表记》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丑书不丑,气格高古,多临习此碑,有医俗之良效。

END

墨客艺术 ◎ 每日分享

发 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