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不要劝一个人打劳动官司,因为你承受不了这四点

 万宝全书 2020-08-27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似乎是一项基本的认知,但是认知仅仅是一种认识。如果你的朋友中存在被老板欺负的不成样子的劳动者,你是否会劝说他积极维权呢?很多人可能会回答会的。但是这样做,真的就正确么?答案可能并非如此。

一、性格与观念很难改变

我们去说服一个人往往靠的是道理。而一个人愿意选择某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则不仅仅由于道理上的合乎准则,更在于行为人的性格和观念。很多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后,不是不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不少劳动者之所以选择忍让,还涉及是否愿意在此方面耗费精力和财力,是否认为有追究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的必要。

不仅如此,有的劳动者对法律程序可以挽回自己的权益本身也是持怀疑态度的。无论你的说理如何充分,在他看来都是徒劳的忙活。笔者在评论区也经常看到有的人回复另外一个积极咨询劳动法问题的人“别折腾了,劳动仲裁都是为有钱人准备的……”可是真的有钱人还需要劳动仲裁程序么?

二、你听到的事实可能并不完整

一个人在对他人阐述案情的时候,容易将对方过错的事情说得很详细,但是对自己的不足,则往往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有时并不一定由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而产生,劳动者自身也可能存在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问题。但是作为劳动者的你的朋友未必给你讲述的是准确而完整的案件事实。

而如果你基于一个错误的事实做出了某个需要申请劳动仲裁的判断,你的朋友也没有意识到他未说出的事实的重要性,那么维权后,等待他的将可能是对其不利的结果。

三、权益维护中会后劲不足

你苦心劝说的那个劳动者虽然可能最终接纳了你的建议,但是并不等于他可以一直理性的坚持到最后。因为对于此类决心并不坚定的劳动者,往往稍微在程序上觉得繁琐或者自认为的不公平,往往就开始抱怨法律程序的无用。

所以你开始的劳动法维权只是你说服工作的开始,后面关于劳动法相关规定的解释和使用方法问题还是你的工作。这还是建立在你懂劳动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自己了解的也不详细,那么你要么成为他的“出气筒”,要么陷入有苦说不出的境地。回头想想你当初的劝说,还觉得自己做得对么?

四、结果不理想会遭受更大打击

他的程序没有结束,你的事情就并未结束。他的劳动争议案件有了结果,你的活也可能不会结束。尤其再裁判结果不利于这位劳动者的情况下,这位劳动者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

你或许会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也甚至帮助他操作申诉,但是都不能平复他内心的不平。

说到底我们会发现,决定和支持一个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法程序积极维护自己权益的不是别人的规劝那么简单。而能够正确看待劳动法程序,并有耐心有理性的用好劳动法的前提是劳动者自发的推动而非一遇到障碍就开始怨天尤人。

既然不能轻易规劝一个劳动者启动劳动法程序,那么真有劳动者和你聊这类痛苦时,你又该怎么做呢?告诉他劳动法在处理他的劳动争议问题的基本原理,然后让他自己去权衡利弊,考虑是否操作。注意,我们只是提供一下看问题的角度,而非推动一个人采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明白此间区别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