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淘汰,柳传志认为员工不能把企业当成家

 天承办公室 2020-08-27

从2000年开始,联想市场份额开始下跌,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更强的竞争对手戴尔,它开始关注中国,大举进入中国。戴尔用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横扫美国、欧洲,打败了康柏。它到了中国以后,我们也挡不住。连续两年市场份额下降,股价也下跌。2003年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大的计划,调整了以前的业务战略,准备并购IBM,如果我们打不败戴尔股票会继续下跌。我们买IBM一部分是现金,一部分是股票,所以股票下跌相当于成本要大幅度提高。

这时候管理层决定,为了轻装前进进行裁员。裁员以后在联想内网上登了一篇文章,叫《公司不是家》。这篇文章有几个观点,其中有一个观点是很突出的,就是说联想的领导人在战略上犯了错误,但是要员工承担。这篇文章发下去以后,在公司里还是有挺大的反响,使得士气相对很低落。

在那一次的誓师会上,因为马上要跟戴尔“打仗”了,公司按往年的惯例要召开一次誓师会,我在那次会上作了一篇讲演,主要是针对《公司不是家》这篇文章讲的。我的演讲主要是说作为企业的角度来讲,员工真的不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家的感觉是什么?家的感觉是父母对自己子女,你再错,你不聪明,你傻,你不上进,但都是自己的孩子,真是要管到底的。但是企业的根本原则是发展,发展才能让企业活,才能有更多的员工。当发展需要的时候,就会把那些相对弱的,或者不称职的员工淘汰掉,和真正的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柳传志演讲

“我亲历这两次重大战略调整,所得出的结论。我想,我比许多人都体会深刻。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千万不要把公司当作家……”

这是在2004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联想被迫进行大裁员,有感于此次裁员之惨烈的一位联想员工写下这篇《公司不是家》。这篇文章提到,联想由于战略调整出现了失误,却要普通员工承担责任,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个件事,柳传志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说道:“看了之后心里很难受,真诚地对被裁员工说一声‘对不起’。”但柳传志同时也认为,公司确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因为在家里,子女犯错误,父母都是包容的,而在企业,是不可以这样的。

许多国有企业过去将“以厂为家”作为对员工激励的口号。在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是“终身制”的,很多人从18岁进厂,一直工作到退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好像真是个“家”了。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以厂为家”,厂里加班的时候,可以不计报酬;厂里缺东西的时候,可以从自己家把东西拿来为厂里免费使用,这种“有觉悟”的企业职工并不少。但是,这种“拿来主义”仅仅是单向的。如果换一个角度的“拿出主义”试试?把厂里的东西拿到自己家使用了,那就成了“盗窃”或“贪污”了。这个“家”是你的吗?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裁员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般的观念变革,许多下岗职工上访、告状,为什么?就是这些职工从心里把企业当“家”了,他们感觉下岗如同父母将未成年子女赶出家门一样,能不告状吗?企业是爹娘,政府是爷爷,向爷爷告爹娘的状。后来,人们慢慢接受了精简、裁员、下岗等正常的企业管理行为,没有人再觉得裁员有什么不正常了。多数人也清楚了,企业不是家,至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可以说,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买卖关系”,企业购买你的智力、技能、时间和体力,你通过出售智力、技能、时间和体力而获得报酬。当然,谁能把这种“买卖关系”处理得更好,买的愿买、买的物有所值;卖的愿卖,卖的心甘情愿,甚至“买一送一”,那就是健康的企业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