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张继炼:从红灯收音机说起|建盟40周年系列随笔《春秋四十身边事》⑨

 阿拉善文学 2020-08-27

原创作者:张继炼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建盟40周年系列随笔】



《春秋四十身边事》之⑨

从红灯收音机说起

如果单从“家庭用具,包括炊事用具等”概念出发,我们家的第一个家具应该是母亲的大红东箱。
母亲的实木大红东箱比我年长一岁,陪伴了母亲大半生,虽然油漆斑驳,擦痕累累,但没有丝毫的变形。它盛满了母亲的劳累、辛苦、贫穷、忧伤、欢乐、富足、幸福……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生产队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台广播匣子,多挂在门后墙正中高人处,一根银线连着广播站,是为有线广播。村人所知国内外、本地大事皆源于这匣子。
那时年龄小,在朦胧地接受着学大寨”、“学大庆”、“最新指示等词语之时,却怎么也不明白书包这么大个方木匣子咋就能说话唱歌,咋就啥也知道
上小学年级时,张老师有一台板凳面大小的匣子,没线也能说话,社员们三五成群来看稀罕。后来才知没线也说话且能换台听的广播匣子叫收音机,轰动效应胜于后来全第一台电视、第一辆汽车。
我眼馋得直流口水。
七十年代中期,队里已有了不少收音机。望机兴叹数年之后,在父母同意下,用一只绵母羊带羔子换来一台土坯大小双波段红灯牌收音机。
我高兴得夜晚直听到国际歌响结束曲,晨不误东方红响开始曲,睡着时放进被窝抱在怀里,家人想听时只由我给打开,不让别人动。
后来,这台收音机伴我上中专、上大学;帮我学英语、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学,学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让我知道了改革开放、大包干,帮我转变思想观念。
参加工作后单身一人远离父母,在一个很小的牧区卫生院上班,它是我的伙伴:为我歌来为我愁,为我喜来为我忧,一根天线接室外,教我知天下,伴我天涯。
在那所远离亲人的卫生院,在那间土屋土炕土墙上,留下了平直的银色天线和无尽的回忆新闻半小时、549点歌台、今晚八点半、阿拉善新闻,使我记住了许多国内外大事和人物,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充实了人生,排遣了寂寞、孤独……
当我拥有红灯牌收音机的时候,生产队里青年人结婚,还在打东箱,还要准备炕桌、方桌八条腿,条件好点的再加四个小方凳十六条腿,简称24条腿。有自行车的人家,也就三两家,走公社供销社买东西多数套上毛驴车,好几个人坐车同去。
七十年代末,我所在生产队的劳动日值已经三块多了,但能置得起三转一响四大件的人家很少。像我们家这样光有收音机或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单件的逐渐多了起来。1984年,腰坝供销社分配来了四台缝纫机,为了买到一台,托人找关系,送礼等可是费了老鼻子劲。
三转一响还没置全,又开始流行三转一响五不动(一个三人沙发、两个单人沙发、两个茶几)了。奋斗了好几年,就要置齐全了,有人家又有了“七十二条腿”之说。还没有来得及数够家具的腿,就又开始讲究“门”了——大立柜、橱柜、衣柜、床头柜等等柜门……
木质家具还没置办齐全,开始了家电的革命与更新:收音机、双卡收录机已经不时新了,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冰柜……家电的更新换代一直在持续中,又开始了自行车的淘汰。小明星、AX100、125、桑塔纳、高尔夫、上海两头平、大众、一气,SUV、越野、房车……
我们看彩色电视的时候是七十年代末上阿拉善盟卫生技术学校时,晚饭后,学校校长让把电视机搬到室外的一个高台阶上,让大家观看,从电视里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军港之夜》。
天天离不开的电脑,台式的、笔记本、平板等,有的已经说不上牌子名称了;电视机、冰箱、冰柜的更新换代,让人目不暇接;组合家具的材质和品牌许多都没有听说过。
家具的时代变化,反映着政治、经济、民生、审美、文化等的变化。
谁能告诉我,巴彦浩特街头究竟有多少家家具店?什么牌子的家具最响亮?
朋友开了店,要去买店里用的家具,才知道家具市场的变化已面目全非;新家具市场买不到的,旧货市场也是琳琅满目。如今人们生活的具体变化,看看居家家具就知道了。
母亲搬进城里住也有好多年了,我一直没有见到我的大红东箱“姐姐”,也不敢问,怕勾起母亲的伤心事……

张继炼,男,生于1957年冬,阿左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华文月刊》主编、《中国散文家》副主编。瀚海园读书朗诵写作会会长、神舟文学艺术院院长、阿拉善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