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沙家浜》诞生(游沙家浜3)

 信江人家 2020-08-27

1996年4月,时任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来到沙家浜,对沙家浜军民鱼水深情作了高度评价,并题词:“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

还原鱼水情场景。1939年9月,新四军主力部队离开常熟时,留下36位伤病员,分散隐蔽在沙家浜地区的后方医院。

在地方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的保护、照料下,36位伤病员边养伤,边坚持敌后斗争,伤愈后他们都成为新江抗的骨干。

曹家浜女房东沈阿翠把4个重伤员转移到牛棚里

王友山连续三天为伤病员送饭

陈金生、陈金林冒着生命危险把伤病员用帆船转移到芦苇荡里

一堵人墙掩护新四军伤病员钱卓云

曹家浜农民陈福林被绑在树上至死不说谁是新四军

陈家湾女房东陈阿妹把女护士藏进了柴堆

1940年秋,江抗首长派房东干桂宝送情报,她把情报折成小方块藏在发髻中,及时完成任务,解救了十多位被敌人抓住关押的干部群众。

美术作品《拥军鞋》《掩护》

1959年,刘飞将军写了回忆录《火种》,随后崔左夫根据这篇回忆录编写了《血染着的姓名》,从1958年开始,上海市沪剧团编剧文牧以《血染着的姓名》为素材,执笔创作了沪剧《芦荡火种》,1960年1月上海市沪剧团首演于舞台。1964年汪曾祺执笔创作京剧《芦荡火种》,后毛泽东提议改名《沙家浜》。

崔左夫编写的《血染着的姓名》和沪剧《芦荡火种》剧本

回忆录《火种》的作者中将刘飞(1900—1984)和《血染着的姓名》作者军队作家崔左夫(1927—2007)

执笔创作沪剧《芦荡火种》的上海沪剧艺术研究室副主任文牧(1919—1995)和执笔创作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北京京剧团编剧汪曾祺(1920—1997)

毛泽东和刘少奇观看《芦荡火种》并与演员合影

毛泽东观看《芦荡火种》后接见演员

京剧《沙家浜》剧照

美术作品《阿庆嫂》

美术作品《沙奶奶》

美术作品《芦苇荡》

美术作品《春来茶馆》

   

▶  2018 上饶国际马拉松赛掠影

▶  铅山县庆祝2019年元旦文艺晚会

▶  生活因旅游而精彩——我的2018

▶  生活因摄影而快乐——我的2018

▶  2018年末的那场雪

▶  民谣水湾寻乡愁

▶  元旦河红源雅集茶会掠影

▶  走进常熟沙家浜(游沙家浜1)

▶  参观历史纪念馆(游沙家浜2)

  我到乡村过大年



|信|人|家|

2019年第19期(总第146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