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大学生之死背后,让“170”“171”诈骗号段泛滥的虚拟运营商还有活路吗?

 小饭桌 2020-08-27

+

文/小饭桌新媒体实习记者 戚文媛

821日,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呼吸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的新闻让很多人扼腕叹息。在此次事件中,成为诈骗重灾区的 170”“171”号段背后是发行这些号码的虚拟运营商。

在中国发展两年后,盈利状况不善的虚拟运营商因泛滥的电信诈骗再次收到重挫。

虚拟运营商曾是活跃市场的“鲶鱼”

我国的移动转售(俗称虚拟运营)企业于20131226日获牌,当时中国电信市场已被三家基础运行商(移动、联通、电信)牢牢把持着,市场需要破局。这与2012年的美国市场非常相似,美国的虚拟运营商行业曾在一度濒临绝境后重新开始了飞速发展。中国市场也需要引入“鲶鱼”来搅动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

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模式是,从基础运行商处批发通话时数和流量,组合成更灵活的套餐再卖给用户。作为涌入国内电信市场的新鲜血液,虚拟运营商靠“不需实名制、无漫游、流量不清零”等优惠条件迅速捕获了大量用户。截至目前,虚拟运营商发展的用户数达到3100多万。

这也一度倒逼着基础运行商升级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引入民间资本的举措,成为活跃市场的一针兴奋剂,当时虚拟运营商进入市场看起来将会带来通讯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但虚拟运营商不具备基础运行商强大的线下网点布局能力,线上渠道又难以讨好消费者,能走的路似乎就只剩下“跑马圈地”,靠放宽限制和监管来降低成本了,“给钱就卖”,这曾经是虚拟运营商在打市场时的优势,现在却成了难以纳入有效监管的痛点。

对号码持有人的监管力度薄弱,导致大量手机卡流向不明身份的人。加之在资费上的优势,这些卡成为大量跨区域作案的诈骗犯的好工具。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达到59.9万起,同比上升32.5%,涉案金额达222亿元。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痛点,不能不治。

201391日,工信部下发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虚拟运营商难以支撑,实名制成了不能承受之重。今年428日,工信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转售企业,暂停分配新号码资源。打击电信诈骗的意图鲜明,同时这一击也直指虚拟运营商。

是否走到了穷途末路?

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租用基础运营商资源时一直存在批零倒挂的问题,最初基础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签署的协议是以2013年的3G套餐为基准价格,但当流量资费已经下降了35%时,虚拟运营商所获得的批发价格并未及时调整。在这种局面下,卖的越多就意味着亏损越发严重。可以说从拿到牌照至今的两年里,虚拟运营商盈利并不乐观。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虚拟运营商普遍需要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当季盈利。但电信运营行业的持续性决定了只要维系住用户,用户将持续为运营商贡献利润,虚拟运营商继续做下去一定是有利可图的。

放长线钓大鱼的虚拟运营商似乎没有预料到中途会被诈骗团伙给将了一军。在国内一些电信诈骗犯罪的重点地区,电信诈骗成行成市,呈现职业化、团伙化、产业化的特点,使得人们闻“170”“171”色变。这无疑将虚拟运营商与充斥诈骗、不规范的印象联结在一起。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在不断压缩着虚拟运营商传统发展模式的空间。

但全面实名制带来的是一个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逐渐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依然有长远的好处。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9年国内虚商的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7%,相当于1.09亿左右的用户总数,市场价值达到千亿元级别。虚拟运营商在未来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去适应实名制,智能家庭、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也都可以是探索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