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贷11年,如今进入前途未卜的节点

 小饭桌 2020-08-27

饭桌君说

- 文丨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石富元 -

“原本定于6月底的备案截止时间,大概率是要延期。”多位P2P业内人士告诉小饭桌记者。

网贷11年,以2007年6月拍拍贷成立为起始,靠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而爆发,于2018年6月进入了最前途未卜的节点。

“6”对于中国人而言原本是一个幸运数字,但如今对于P2P创业者而言,不知能否继续幸运下去。

经历了两场互联网金融最强监管后(一次是2016年8月的P2P网络借贷整治,另一次是2017年12月的现金贷整治),P2P在资金端和资产端都被严格划定了范围,基本告别了暴利时代。

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虽然P2P平台数量已经从最高时的6000多家锐减到如今的1800多家,但待还款余额仍有13000多亿元,且利益关系链盘根错节,因此既不可能完全封禁引爆系统性风险,也难以一刀切实现快速合规备案,只能抽丝剥茧式的一家接一家地进行合规检查。

但备案延期的消息,对于P2P创业者而言是喜亦是忧,喜在暂时可能还是安全的,忧在不知下一步是深渊还是渡桥。

生死大考

“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的158多条合规准则做了整改,并把备案申请报了上去,按原本的流程现在应该进入审查阶段,合规的就备案,不合规的继续整改,完全不合规的取缔经营权,但现在都卡在了第一个阶段。”张雷是北京某P2P平台(下文简称A平台)的副总裁,主要负责合规备案工作。

据张雷介绍,几乎所有平台目前都是这个状态。

A平台主要是以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放贷,此前也有一些不合规的大额标(企业借款不得超过100万元,个人借款不得超过20万元),但都已经按要求做了整改,虽然规模上有些受损,但依然有十几亿的余额规模,属于一个中型平台的体量。

据张雷讲,并非所有的平台都像A平台这么老实,按要求整改,很多平台为了过审,奇招叠出。

有的平台由于此前积累了大量不合规的大额标,如果按要求全然砍去,那么平台的规模必定被严重削损,但不整改就肯定无法备案。

“生死面前还想保证实力不折损,便想出了平台拆分的玩法。”很多这种类型的平台把业务拆成两份,合规的业务全部保留,不合规的业务全部剥离放入新成立的平台,继续经营,然后用合规业务的平台去申请备案。

“一旦备案成功,他们可能会再把业务合并,以此绕开监管。”张雷讲到。

还有的平台,干脆把合规当成了一门生意,直接把余额规模减少到一两百万元,只维持几个借款客户的经营状态,如此小的体量绝对能满足各种合规要求,然后再把平台当成“壳”去卖。

“一般平台的估值是按余额规模的2-3折,但这种壳平台能卖2000万左右,是余额的十倍。”张雷称。

而这些壳平台之所以值钱,完全是因为其稀缺性。

按此前的监管要求规定,2016年8月24日之后成立的平台不予以备案,而之前成立的平台必须保证持续经营才有资格备案。因此成立于2016年8月24日之前,又持续经营的平台是有上限的,那么这些符合要求的壳平台自然物以稀为贵。

“虽然此前监管部门都说不会对规模有要求,合规一家备案一家,但目前来看备案有牌照化的倾向,也就是说有可能会有数量上的限制,那么规模就必定会是一个隐性限制条件。”王守正是一家地方性P2P平台(以下简称B平台)的负责人,如是说道。

向死而生

王守正的B平台在他们省比较知名,算是当地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

在王守正的预想中,根本没有备案不成功这个选项。“我们就没有考虑过备案不成功,因为我们是一定要让它备案成功的。”

王守正虽然预想到备案可能会有玻璃天花板,而且自身规模在全行业内也并非数一数二,但备案就像高考一样,再怎么差的省份北大清华也得给几个录取名额,总不能一个名额都不给。

因此,只要B平台不掉队,王守正就自信肯定能备案上。

另一方面,王守正明白,对于P2P的态度各地政府是不一样的。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传统金融业本来就很发达,有没有网贷企业都无所谓。但各地方省市不一样,尤其是一些金融不发达的省市,网贷企业可以很好地补充其引资的短板。

“银行的逻辑是吸纳本地资金投资大企业,对于很多经济不发达的省市来说是资金出口大于进口,但P2P往往是利用互联网吸引全国范围内的资金,然后服务于本地的小微企业,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量,地方政府是待见P2P的。”王守正说道。

而且,落后省市由于金融业不发达,金融监管人才也就随之缺乏,当监管机构把备案工作下放到各地金融办后,落后的省市在合规审查工作推进上自然就快不了。

因此,在整个备案延期的大背景下,虽然前途未卜,但王守正还是希望能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业务的增速,保证平台本身的行业地位。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最初百分之二十几的贷款利率早就不存在了,现在供应链金融能做到11-13个点的贷款利率就不错了。但另一方面,金融严监管搞得人心惶惶,很多投资人不敢投资,为了保证资金端不萎缩,只能通过加息等方式以留住投资人。”张雷说道。

据张雷讲,十几个点利差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平台能有2-3个点的利差收益水平就不错了,很多平台甚至1个点的利差项目都做。

P2P进入微利时代,同时面临严监管,且备案能不能成功也都还不知道,大部分平台开始信心动摇。

“干P2P到底能不能赚钱,我现在已经拿不准了。”某业内人士说道。

大道堵 小路难

与很多P2P创业者不同,C平台的李明杰表现得比较乐观。

C平台原本是某银行孵化的网贷项目,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后来项目被撤掉后核心的100多人团队集体辞职出来继续做这个项目,并且还和该银行有业务合作。

“我们在银行时就主要负责资产端的运营,因此资产端的能力一直很强。而且我们成立之初就是按小额分散的思路做的,因此一直都很合规。”李明杰讲道。

李明杰告诉小饭桌记者,目前P2P对接的资产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金融性贷款,另一类是经营性贷款。

相比而言,消费金融类资产进入门槛低,易起量,容易做大规模,但同时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在和银行直接竞争。而经营性贷款,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虽然总的市场规模很大,但太过散碎,没有统一的风控模型,只能靠信贷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风控。

李明杰讲,有一次江西一个村的借款用户不还钱,当信贷员去催收时,很多村民来帮衬,根本没办法把钱要回来。后来是找到了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律师,才把这个问题解决。

“不同的地方情况不一样,风控的关键点也就不一样,这只能靠线下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李明杰称。

而且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做金融服务,本来就是监管层鼓励的互金发展方向。因此虽然比着消费金融要难做,但李明杰自信C平台在资产端的能力,且对自身的合规性有信心,因此表现的异常乐观。

“资金端的能力对当下更迫切,但从长远来看资产端的能力更核心。”多位业内人士都向小饭桌记者表达了这个看法。

因此,P2P创业者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地方,还是干了大量脏活累活,开发了很多难啃且肉少的资产,并积累了大量客户挖掘与风险管理的经验,这即使是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依然是有价值的,并非全是泡沫。

因此把握好这个核心能力,小饭桌记者采访的大部分正规经营的P2P平台创业者,还是保持了备案必过的决心。

万不得已的退路

当问到万一备案最后没通过时怎么办,王守正称团队并不会解散,大不了转型做其它业务。

“平台能做到这样的规模,还是积累了不少客户挖掘和风险管理的经验,即使备案不成功,团队仍可以快速转型做金融科技业务,比如为金融机构对接资产做助贷服务,或者为金融机构搭建风控流程做技术服务等。”王守正讲到。

而C平台本身就与银行有助贷合作,自己开发的资产很大一部分都对接给了银行。一方面C平台在努力提升自营业务的规模占比,另一方面,万一备案失败,助贷业务可以随即变成主业。

当年100多号员工离职银行出来做C平台项目,而且实行了员工持股改革,在李明杰看来,大部分的同事都是把C平台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因此从未想过放弃。

“我们有一个分行负责人,今年已经40多岁了,原本是当地银行对公业务的负责人,后来离职加入C平台,他就说,已经打算把C平台当成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站了。”李明杰说道。

发展了11年后,P2P行业遇上了最严峻的生死大考,虽然多年来遭遇了种种信任危机,但这个领域真心创业的人们还是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相信不管最后备案结果如何,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被埋葬。

(应采访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

我有料

如果你有更多行业内幕或者新鲜观点

欢迎添加饭桌君微信(ID:ffjsw666)勾搭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