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札记(之二)黎明之火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读史札记(之二)黎明之火

作者:任思远

儒学发展到明朝初年,进入到一个瓶颈期,程朱理学拔高到至尊地位,大大限制了儒学之活力,成了读书人不可逾越、死板之教条,科举实行八股取仕,文化专制,故步自封。整个思想界不思进取,一派糜烂、迂腐之气。此时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自意大利开始向西欧各国蔓延,科学与艺术之进步揭开了欧洲近代文明的序幕,并逐渐独步屹立于世界。自此,封建制度下之中国逐渐与方兴未艾的西方社会拉开了距离。

官方之程朱理学和皇朝统治思想结成一道浓重又阴沉的铁幕,让中国之思想界窒息、昏惰。苦闷、彷徨,这是思想家的悲哀,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嫩芽在萌动,程朱理学体制之大厦在悄然中崩塌!

于是,一批批思想界之精英前赴后继的展开了向封建理学的批判和冲击,中国式启蒙色彩之新思想的涌现,反对圣贤偶像、封建礼教束缚的“异端”思潮的滥觞,反对空疏误国,倡导“实学”,推崇“人”的主动性,个性解放之新理论、新风潮,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的生发开来,荡涤着旧的传统观念,催生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李贽就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时为姚安知府。

李贽的一生充满了对传统的批判,对历史的重新考量。李贽自幼博学泛读,善于独立思考,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其祖上数代经商,其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个性自由、价值理论,屏蔽了身上腐儒的酸臭味,使其思想高于前人、亦垂青于后人。在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倡导功利价值,迎合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之发展要求。在他十二岁时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辞官后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李贽倡导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各界男女前往听讲,从者纷纭,至万人空巷。

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等。其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抨击程朱理学。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贬斥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所谓经典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之真理。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简直大逆不道!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其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 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为一己谋划,“无一厘为人谋者”。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之伪君子,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之所为。

民本思想。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历来都存在于中国人美好的愿望里,但从未被统治阶级真正重视过。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无疑是对专制皇权的不满和愤懑,自然成为统治阶级的眼中钉、肉中刺,只可惜如是干涸的土地上养不活这株稚嫩的小苗,李贽甚至将拯民于水火的希望投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希望“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这近乎痴人之梦今天看来可笑吗,不,只有可悯和可敬!

毫无疑问,李贽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与封建礼教传统决裂的斗士,最终因为思想的“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不屈不挠,用剃刀割喉而死。这位傲慢清官、学术和尚用剃刀结束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同时唤醒了思想界的沉寂,并从此在中国人心中点燃了一颗自由的火种。

一位可杀不可辱的真正的读书人,小可有诗赞叹:

焚书诸子立新经,再见庐山别不同。

天地尊卑原有道,圣人说教岂为凭。

扬清激浊凭孤胆,守缺抱残笑二程。

壤壤红尘民为本,追名逐利假书生。

作者简介:

任思远,兖矿集团济三煤矿退休职工,酷爱历史,痴迷中国文化,间或有豆腐块见诸报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