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棵小说的树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那棵小说的树


作者:王海青

在上高中之前,我是没有小说概念的。文体模糊,朦朦胧胧的,知道诗、散文、戏剧。文体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那么鲜明、清晰。其实无意中也接触过一些小说。如在初中自读课本上读过的汪曾祺先生的《陈小手》。当时也不知道这是小说,只是无端地觉得它好,写的有味道。多少年来,也没有忘记。

到高中,对小说的印象加深了。一九九八年左右,记得茅盾第五届文学奖评选,引发了几个同学间的议论,我因此读了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此后,又因为这股风,读过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读的长篇不多,体会不出其中的精妙。我的脑子装点简单的东西还行。一旦装进宏篇巨制,繁杂的人物与事件,我很快乱了阵脚。尤其人物数量多的小说。我对外国小说也不钟情。一个是名字长,记不住,一个是好奇心小,对异域风情不“感冒”。

这种种的因由,让我多年来很少俯下身子,阅读长篇小说。倒是羡慕那些能深入长篇小说深处的人们。如我曾经的一个女同事,学的动漫专业,精于书法,爱读长篇小说。有一回,我们谈起读书,说到小说,她掩饰不住对小说浓烈的喜爱。我就想,她何以那么轻易走进小说腹地,对其中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人物了如指掌。这就是阅读的天赋吧。有些东西,不是谁想明白,就能明白的。阅读也讲缘分。

最初引我入文学之门的是诗。而且我一直以来,行在诗的道路上。对文学其他领域,没有涉及。多数情况下读诗、写诗,虽然写的不怎么样。在读上,以诗为主,兼及散文等。但我的一个朋友对小说的兴味比较浓,书信间有时就多少牵扯到关于小说的成分。这些成分就增加我对小说的关注,包括兴趣。没有进行过小说创作,读的小说也不多,他说的有些话,我却很认同。他说,小说可以容纳人生或生活的全部经验。(大致如此)他的兴趣浓,想开手小说的写作,碰到一些挫折吧,《青春的逃走》写了数百字,没有了下文。想写一篇关于鲁西南匪事的,又缺乏相应的材料与储备。我看他写的《孤独的爱》貌似散文,与精短的小说没有差别。因为有兴趣,再读些小说,再实践一下。这个朋友将来总能写出好的小说吧。

给我小说激发的,还有近年结识的文友们。他们中的一些,主要从事小说写作。这都有形无形的影响着我小说之树的成长。时间愈久,我的小说之树长得愈壮。现在当然其貌不扬,普通平凡,只有精心照料,或许有一天,就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任何与小说有关的人事,都在给这棵小说之树以营养,以向往,以吸引,促进它的成长。至今它还记得那些飘过它心上的云,栖在它身上的鸟,吹过它耳旁的风……

这两年,与汪曾祺、孙犁两位先生的文章打交道打的多。特别是研读了两位的散文与小说。孙犁、汪曾祺的文学观,汪曾祺的语言论,都给了我一定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又是我最欣赏的。故里三陈且不说,《詹大胖子》、《昙花、鹤、鬼火》等真让人百读不厌。品之,可以让人再三回味,而不觉得腻歪。深深影响到了我的散文、小说的写作。

小说是什么?写人啊。直接对着写人过去即可。一时半会不需要想的太多。写出人生的一种况味。知道了嗅到了小说的味,就用鼻子闻一闻,看看生活中有没有特别有意味的人物或事情。如有,写出来,就是一篇小说。至于环境的描写,只不过为衬托人物而已。还有小说的其他的要素、成分,可以一点点探索。

生活中总有些文友在丰富、完善我对小说的认识。如在一个微信群中,一个小说作者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后有一个朋友肯定了这种说法。小说较之其他文体,更能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更能刻画社会与生活的形态,立体式呈现人类的活动。这个朋友为强调自己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欣赏,甚至说写不出小说,等同于没有文学创作。他还针对我的小说发展建言,再研习一些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在短篇上用功、突破,以此占据一席之地。我为小说语言中对话的短少而困惑,不知所措。他都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又一次明确了小说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我前文中提及的朋友,在看了我最近写的小说《云事》、《张梅花》后,认为我的作品架构、语言很圆熟了,建议我以后寻找大一点的题材,积累一下,写个中篇。(小说界,一般认为三万字到十万字的小说称为中篇小说。)

当然要谢谢朋友的期待,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得从现实出发,根据生活的积累而写。自我感觉,一时之间,只能写短的作品。至于长的,心里没底,无把握。只是满心希望自己那棵小说的树上能多结几枚鲜肥可口的果子。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小学教师。济宁散文学会理事。济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崛起》、《大运河文学》等刊物。作品受到多个公众号推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