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陶瓷文化,清乾隆时期,精美的文房陈设品,粉彩像生果品瓷盘

 晓明国学 2020-08-28

中国陶瓷文化,清乾隆时期,精美的文房陈设品,粉彩像生果品瓷盘中国陶瓷文化,清乾隆时期,精美的文房陈设品,粉彩像生果品瓷盘

【粉彩描金书函式金钟笼】

清乾隆/通高14厘米长20.5厘米宽11.7厘米

金钟笼呈长方体形,中空。整体模仿带织锦外套的线装书函。其上置一枚仿石质长方形双拱形纽印章和一个瓷质圆形印泥盒。印章嵌入长方形槽内,槽与书函相通,印章取下后,可通过此槽给蓄养的金钟儿喂食。印泥盒内置樱桃、花生、莲子、瓜子等像生瓷果品,盒底有五孔与箱体相通,盒盖移开后,可以通过孔洞释放鸣虫叫声。书函式金钟笼既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又可用作喂养鸣虫的笼子。

书函式金钟笼一角的题签上以黑彩书写篆体“乐善堂”三字,标明系仿《乐善堂全集》书函。

中国陶瓷文化,清乾隆时期,精美的文房陈设品,粉彩像生果品瓷盘

【仿木纹釉地粉彩松鹤纹笔筒】

清乾隆/高14.2厘米口径12.7厘米足径12.5厘米

笔筒内及外壁上下均施仿木纹釉,中部露出白色釉地,其上以粉彩描绘松鹤纹,怪石苍松分布有序,高山流水错落有致,数只仙鹤翩翩起舞。绘画笔触细腻。圈足内施木纹釉。无款识。

仿木纹釉瓷器出现于雍正时期,乾隆时期延续使用,以后则较为少见。系用红、赭色彩料模仿天然木材的自然纹理,仿肖逼真,宛若天成。雍正时期多见通体用木纹釉装饰的大件器物,乾隆时期则主要用于装饰瓷器的边、角等局部。

中国陶瓷文化,清乾隆时期,精美的文房陈设品,粉彩像生果品瓷盘

【粉彩像生果品瓷盘】

清乾隆/高6.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2.3厘米

盘折沿,浅弧壁,底平坦,圈足。盘内盛有像生果品、螃蟹。一只趴伏着的螃蟹四周散落有核桃、红枣、荔枝、荸荠、石榴、花生、莲子、瓜子、樱桃、菱角等。折沿处以白彩描绘缠枝莲纹。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像生强调的是追求原物的大小、形状、质感。此件像生果品盘中的诸物酷似原物,其制作水平达到了使人仅凭肉眼真假难辨的地步,显示出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高超的制瓷技艺。值得一提的是,盘中各物或其组合多具有吉祥含义,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举殿试第一;石榴寓意多子;而枣、花生、瓜子组合在一起则寓意“早生贵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