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他率十万余人起义,贺帅说:在战场上打死的人不算血债!

 网约车观察 2020-08-28

虽然他率十万余人起义,但他在解放战争这些年中一直以我军为敌,打了不少的仗,所以还是心有余悸,怕我党会对他秋后算账。在起义后,贺帅接见了他。贺帅一见到他,就很直爽地对他说:“先把话说清楚,在战场上打死的人不算血债。”贺帅的这一席话,让他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就是国民党第五、第七兵团司令裴昌会。

裴昌会是山东潍坊人,1896年生,早年加入同盟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孙传芳部,北伐战争孙传芳失败后,裴昌会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被任命为第9军47师141旅第7团上校团长。后随部队到兴国县良村参与围剿红军,失败后退守永丰、吉水一带休整。再后来,第47师部分人编入到郝梦龄的54师,任郝部160旅少将旅长,第9军副军长兼47师师长等职。

抗战时期,裴昌会率部参加抗日战争,先后参加了忻口会战、中条山会战等,在此期间他与我军的关系处得相当好,在地方游击部队中具有相当的威信,在沟通关系、调解纠纷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推动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也升任第9军军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裴昌会参加了胡宗南的进攻延安战斗,后又以绥署副主任职兼兵团司令官身份,指挥所属部队参加阻止我军南下的壶梯山、大荔以北诸战役。结果在各次战役中,他们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不得不向四川方向撤退。

1949年的某一天,裴昌会撤到宝鸡时,遇到了一位无话不谈的老朋友李希三(我地下党员)。李希三对他说,作为一个爱国的军人,应该投到真正的革命阵营中去。共产党是允许和鼓励反动营垒中的人弃暗投明、立功赎罪的。裴昌会想想这话没有错,这仗是不能这样再打一下去了,为了他所领导的十余万将士的生命,他起义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他对李希三说,只要我的部队将士在人身安全上得到保障,能各得其所,内战中的一切责任由我个人承担。

此后,裴昌会拟在秦岭、广元、剑门关举行起义,但因时机不成熟,在我党要求下推迟了三个多月,一直等到了1949年12月23日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才宣布起义,随国民党第七兵团起义的部队近十万人。

孝泉起义后,裴昌会拜会了贺龙司令员,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裴昌会起义后,裴昌会作为起义将领,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还得到了主席的接见。他在主席面前对他在解放战争中与我军作战,表达了忏悔,但主席不计前嫌,风趣地对他说:“你还好嘛,在延安东门外的马路上铺了石子,在延河上修了一座滚水桥。”

裴昌会先后川北行署任副主任兼工业厅长、重庆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名誉副主席等职,1989年8月,93岁高龄的裴昌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3月23日,裴昌会在重庆逝世,终年96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