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二手货(家电)的人,都应该警惕的犯罪!

 赖建东 2020-08-28

在可见的未来,二手家电市场会愈发蓬勃发展,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二手家电行业与原产品的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将愈发激烈。二手家电行业如何规范运营,如何规避刑事法律风险,与原产品的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相互协调等问题,将成为二手家电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总得来说,出售维修后二手家电的行为,可能涉嫌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罪名。这是所有二手家电从业者都应当警惕的罪名。

销售二手家电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

其一,在销售名义上,是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即有没有将二手家电冒充新产品高价出售。如果将维修后的二手家电以新产品的名义出售,欺骗消费者,则属于假冒行为,面临刑事追责的巨大风险。

其二,在产品包装上,是否擅自伪造并使用注册商标。行为人销售二手的品牌家电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若其自行伪造、使用商标,对二手家电贴标出售,那就可能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罪名了。因此,需要评判行为人在出售旧家电时,有没有使用伪造商标。

其三,在产品质量上,是否超过安全使用年限。二手家电均有法定安全使用年限的。《彩色电视机安全使用的规定》第四条规定,“考虑到下列原因,规定彩色电视机的安全使用期最多不超过七年(从售货发票日期计算)。超过安全使用期,有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2014年5月颁布的《平板电视机安全使用年限的规定》,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基于下列因素,规定平板电视机的安全使用年限为七年,电视机生产企业可以制定长于本规定的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如果超过了法定安全使用年限,则变成了报废品。报废品面临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安全隐患的问题。行为人出售报废的家电产品,则可能会被追究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出售维修后二手家电的行为,充分注意上述三个问题,对规避刑事风险、合规合法经营,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呢,对二手家电行业从业者的三个小建议:

一、诚信经营。二手家电在出售时,应当明示是维修过的二手产品,不能冒充全新产品欺骗消费者,否则就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不能造假。大部分情况下,家电生产商在处理残次品时,都会将注册商标全部清除。二手家电经营者不能擅自伪造、使用别人的注册商标,不能将二手家电再一次贴标出售,否则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商标的商品罪。

三、不能卖报废品。对于有国家规定安全使用年限的产品,就应该在法律规定的安全使用年限内经营使用。超过使用年的报废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二手家电经营者如果将报废品维修出售,面临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