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农村淘宝店的黯然离场,背后是城乡单项流通的困境

 泰荣林黑皮 2020-08-28

当你计划从城市初到较偏远的乡村长期居住时,比较关注物质方面的保障有哪些?除了基本食宿、交通以及通讯外,还会有什么?

我想“物流是否便利”是很多人都十分在乎的事情。至少我在乡村的两年间,很多到访者都会聊到“在这里收快递是否方便”这一话题。

乡村物质的相对贫乏往往不能满足我们全部的消费需求,此时已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或轻或重角色的电商,对于乡村居民来讲似乎更加必不可少。

1

“村淘”陷入单项流通的泥沼

初到地扪时,我就被当地一个姐姐告知:“在村子里网购,淘宝会比较便捷。村里有淘宝服务站,快递会被送到服务站里,收取比较方便。而且,由于有补贴,用户绑定一下家乡版的农村淘宝就免去了快递的代理费用。其它快递的代发点或是不绑定家乡版的农村淘宝,每个快递都需要支付给店家2-3元的代发取费用”。

当时,只是觉得这样已经算便利了,而对于“农村淘宝服务站”功能的理解,就觉得与“菜鸟驿站”应该雷同,只限于物流这个作用。但当第一次到服务站取快递时,才发现“农村淘宝服务站”预设功能的丰富性,身兼代买、代卖、智慧服务以及快递代发代取等多种功能

这是阿里巴巴为了造福“三农”,实现“线上线下”双赢,于2014年10月开启的战略项目。

其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意图通过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阿里最初的愿景是十分美好的。但是通过“村小二”得知:目前“村淘”主要的业务就是帮助无法实现电子支付的村民代付代买商品,另外就是代发取村民通过农村淘宝购买的商品快递,然后就别无其它了。

也就是说其只实现了“网货下乡”的单项流通,“农产品进城”的功能却一直都触不可及,想由此来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更成了天方夜谭。

这样的结果与目前“村淘”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也是相符的,从最初计划实现双向流通的憧憬到“瘸腿”发展的单项流通,再到目前“自砍一腿”求发展的构建“天猫优品”的线下零售品牌。

这个项目虽然还穿着“村淘”的外衣,但似乎在用实际行动告知人们,初代“村淘”计划的失败。

2

“村淘”店主的勉强维持

“村小二”说:“农村淘宝服务站的主要收入就是通过站点的订单量来赚取商家的佣金。但是,缺少了“农产品进城”这一环,单凭“网货下乡”的订单量只是勉强支持店面的运营,收入还不及出外打工”。

从“村小二”提供的出库清单来看,其每个月的清单总量都没有太大的差异,每天少则20个左右,多则40个左右,平均每天25个,一个月下来不足800个。

虽然这是一个人口近700户的大村寨,但是逐渐空心化的现实也只能达到这样的数量。有时数量达不到平台标准,店主还要自己买一些产品添上。

这不到800个商品里面,店主购买充单的就占了20%-30%不等,也就是说每个月20%-30%的商品都是店主自己在贴钱。虽然,充单的商品也会在店里售卖,但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终于,在开业两年之后,阿里“村淘”业务还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地扪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却黯然离场了。

3

“村淘”黯然离场背后的城乡单项流通困境

只重下行,未重上行,无法实现城乡价值的双向流通与交换,导致了“农村淘宝”的失败。

失败的问题不在于阿里,也不在于农村的合伙人,这样的问题也不仅限于“农村淘宝”这个项目,而是存在于城乡价值交换的整个流通领域。

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乡村里各种线上线下的一体店就可窥得。

城市商品的下行,本身从产业集群到市场开拓再到物流运输等都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闭环系统,所以从城市到乡村的流通自然是畅通无阻的。

然而,再看乡村,没有产业集群为农产品做全方位的包装与保障,技术、市场、物流运输以及信息流等瓶颈都需要一一攻克。没形成闭环,每个环节都还有阻碍,若想达成对城市的顺畅流通是十分困难的。

“进得来,出不去”的现状,揭示了城乡单项流通的困境。既然,目前无法直接“出来”,那么借助他者“引进来”或“引出去”是否会是一条解决途径呢?

作者:张媚,民治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地扪生态博物馆执行馆长

文字编辑:马雨欣

图片编辑:马雨欣

图片来源:网   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