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情就像过山车,有时太嗨有时又太丧?世界卫生组织称它为无痛杀手!

 泊恩心理 2020-08-28

2020年已然过去三分之二,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阴霾渐渐散去,但伴随而来的却是种种相关的精神后遗症,各地高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岌岌可危;面临失业危机的职场人情绪变化像是在一条崎岖蜿蜒的小路上颠簸,随时都有可能翻车。

8月27日的记者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精神健康。全球近10亿人正被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困扰着,酒精的过度摄入导致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亡,平均每三分之二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

但是只有少数人能享受高质量的咨询和治疗。在中低收入国家,患有精神疾病、神经和药物滥用的问题十分严峻,有75%以上的人不能享受任何治疗。

不言而喻,心理健康已经是全球范围日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抑郁症患者,5000万痴呆症患者,23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万躁郁症患者。

生活中有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天就像是被绑在永不停歇的跳楼机上一样,游走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竭尽全力只为努力地活着。

今天,

我们尝试走进双相障碍患者的世界!

01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为躁郁症,双相障碍通常会包含两种状态,极度的情绪高涨(躁狂或轻躁狂)以及极度的情绪低落(双相抑郁)。

根据个人情况不同,症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症状发作以外的时间,患者不会受到疾病影响,他们会表现的普通且看起来和常人无异 (Salvadore et al., 2010)。

双相障碍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患者每几年至少会有一次出现双相障碍的症状群,并且每次发作都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是双相障碍的两大特征。包括梵高、拜伦、柯木、玛丽莲·梦露等许多名人都曾罹患这种疾病。

02

你可以看看我吗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第三集的主角权起道,就是一名躁郁症患者。

生于财阀兼高学历世家,没有聪明头脑和渊博知识的权起道,备受家人唾弃。从小丧失亲情的他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他选择了成为大家眼中的“闹事鬼”,想着亲人们能看看他一眼,哪怕是一眼,他也满足了。

但,他还是疯了。

当狂躁或轻狂躁发病时,主要的表现有:

1. 心境高涨: 患者情绪多变,有时表现出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彩的积极人生态度,可下一秒会因细小琐事而暴跳如雷,严重的可能伴随着破坏或攻击行为。



2. 思维奔逸:患者思维跳跃异常,时常陷入无休止的联想和遐想之中,出现观念飘忽,音联意联的现象。

3. 活动性增多:患者变得极为健谈,语速快,且话语内容夸张。

4. 自尊膨胀,伴随冲动行为。

5. 缺少长时间睡眠,保证亢奋的状态

而当抑郁发作时,他们会表现出心境低落、丧失兴趣和活动性减弱等抑郁表现。

我们可以借助函数高低变化来了解。抑郁发作就像函数进入长时间的低谷,躁狂发作就像有了异常强烈的峰值,躁郁发作就像是函数的波动发生异常,峰值时过于强烈,低谷时过于低落。

这些波动都太脆弱了,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动一身而牵全身。后果不堪设想。

02

请不要误解我

 双相障碍不仅仅只是抑郁

双相障碍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抑郁的症状往往与抑郁症的相似,经常临床上难以区分。双相障碍患者往往会在陷入情绪低落状态时急切寻求外界帮助,因而显露的更多是抑郁状态。

因此,当察觉到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有抑郁症状出现时,也要留心他是否出现过(轻)躁狂的症状。

几乎所有双相障碍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状。双相抑郁包括感觉到情绪低落,并且无法享受他们曾喜欢的事物,无法感受到快乐 (Muneer, 2013)。

 双相障碍

 并非只是心情的正常起伏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最能体现他们的行为举止,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总是游走于天堂与地狱之间,远不是一阵高兴一阵难过就能描述得了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标签可不能随意贴在他人和自身身上。

 双相障碍不是天才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曾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患有精神障碍的人群如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似乎都是天才,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世界观。喜闻乐见的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大多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造作品,但并非是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才使他们具有这样的才华。

 控制情绪的开关是不存在的

许多人在认识双相障碍患者时,总会认为他们是有自己一套切换躁狂的模式,只需按下相应的按钮,便可随时开启“运动”状态。

确切的说,这是不存在的,当患者在外界受到某种刺激时,脑内激素分泌的水平影响了神经活动,从而触发了抑郁或躁狂的状态。这其实是一个转换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情绪波动大的患者是无法控制自己下一秒的状态。

双相障碍是一种可以长达一生的疾病,但是只要根据个人的疾病找到合理适宜的治疗方式,这些疾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让患者能够正常生活。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请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